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

冯峰

冯峰

(平定县高级职业中学政教处,山西阳泉045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德育工作中阻滞创新的各种表现,并从德育工作目标、环境、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开展德育工作的创新以推动创新教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不断地得到完善。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德育工作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学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重任。然而德育工作与创新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逆转的正相关,它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而不当的德育工作则构成对创新的打压。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重新审视德育工作,调整德育工作的观念和方法。

一、传统德育工作中阻滞创新的表现

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由于“双重力量”的客观存在,从培育创新的角度,德育工作是十分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

(一)社会文化中的负面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由于成绩差而选择了中职,自我认为成了接受教育的“弱势”群体,在应试教育下,成绩又成了成就的代名词,学生不得不成为分数的奴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阴影,容易对德育工作产生偏见和抵触情绪。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文化中处处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设定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主张首先维护群体的利益,才可能保障个人利益。但这种主张又束缚了人的个性的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中的校级成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双薪能力具有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与学生的某些校级性选择相遇时,则可能会直接导致其退缩性行为。由此,一方面,作为文化载体的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缺少一种文化质疑的品质;另一方面,作为“法定”的道德教育体系在学生那里演变为一种“法定”的认同。

(二)传统德育工作方式的负面作用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方式,在客观上阻滞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植。

1.注入式。传统的德育工作就是把“法定”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乃至行为要求等关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的一种方法。长期的被动状态必然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的弱化,严重影响创新人格的形成。而这与中等职业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思想又是背道而驰的。

2.教条式。主要表现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教条式的危害是束缚思想,束缚手脚,令学生动辄得咎,畏首畏尾;二是面对一堆僵硬的条条,学生无可避免产生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销蚀追求知识的激情。

3.管束式。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出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几乎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失去了自主思考、学习和自由做事、游戏的余地。

二、以德育工作的创新推动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绝对不是可以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育创新素质的任务要考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奴隶来承担。德育工作亟需振奋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谋求“穿心”功能的最大发挥。

(一)调整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鉴定“创新”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个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适合技术的更新、管理手段的创新越来越重要,这就对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不利于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这一切都迫切要求重新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并相应地更新德育内容。教育的目标任务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控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二)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的精神氛围

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进面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必要背景条件,而且其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创新教育。

1.师生关系的民主。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居高临下、为师独尊的“主仆”关系,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平等、推心置腹地沟通;二是实现角色转换,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己选择的主人;三是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

2.思想学问的民主。要让德育工作的过程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要淡化传统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植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二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