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32例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郭玉凤

郭玉凤(河南内黄县妇幼保健院4563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并未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2月32例进入我院进行老年子宫腔积液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检查方法上,使用子宫腔镜的比例为28.12%,使用分段诊断刮宫方法的比例为46.88%,使用子宫腔细胞学比例为25%;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单纯积液患者的数目占总人数的比例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子宫腔积脓与子宫内膜癌。结论作为老年女性常见的病例,使用TVS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可以为临床尽早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子宫内膜病变,在引流子宫腔积液上也有较好的表现,能够有效降低创伤性检查的使用率,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选择宫腔镜提高临床精确度。

【关键词】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临床表现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03-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对于广大老年女性来说,子宫内膜癌已经成为一种困扰他们健康的重要病种[1],就目前诊断方法来讲,单一的阴道超声检测,通常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这为广大医生以及患者带诸多不便[2]。笔者结合实际临床经验,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的比较,试图为确定最有治疗方案提供必要参考。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进入我院进行老年子宫腔积液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3岁,最大的为82岁,平均年龄66.3岁。患者绝经年龄分布在48~54岁之间,平均年龄51.2岁,绝经时间9~28年,平均15.3年。所有患者使用子官腔镜检查或诊断刮宫术诊治

1.2方法

1.对患者子宫腔积液情况以及内膜癌病变的高危因素进行初步的了解。方法为访谈问询,内容包括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绝经后有没有使用激素代替治疗;患者是否有抗凝药物服用情况。

2.子宫腔积液及子宫内膜厚度测定。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子宫腔积液厚度。

3.检查方式。患者子宫腔积液相对较多、张力小、内膜厚或不均质回声的情况选择对其进行静脉麻醉,使用子宫腔镜和内膜活检术进行检查;针对麻醉耐受力不强以及才行官腔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分段刮宫术;对于子宫壁较薄、子宫壁萎缩严重的情况选择子宫腔镜检查,检查无效时,率先考虑使用子宫腔细胞刷取术再刮宫。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全部由SPA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32例患者的检查方法选择

通过表一可以发现,进行分段诊断刮宫患者的比例为46.88%,远高于使用子宫腔镜以及子宫细胞学的检查方法。

表一32例患者的检查方法选择[n(%)]

检查方法例数比例

子宫腔镜928.12

分段诊断刮宫1546.88*

子宫腔细胞学825

注:*表示分段诊断刮宫与子宫腔镜、子宫腔细胞学比较,p<0.05

2.232例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

32例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单纯积液与其他相比,p<0.05。

表二32例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n(%)]

病变例数比例

子宫内膜单纯积液1650*

子宫内膜癌39.36

子宫腔积脓412.5

内膜良性病变515.64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12.5

注:*表示子宫内膜单纯积液与其他相比,p<0.05

2.3子宫腔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本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因为子宫内膜壁薄,子宫萎缩严重等情况选择子宫腔细胞刷取术,2例患者因子宫腔粘液而采取内膜活检术进行检查。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理学检查与细胞性结果对比,完全符合。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出现子宫腔积液的原因中,子官腔单纯积液所占的比例最大,这与相关报道的结果相一致。在临床治疗时候,传统检查子宫腔积液检查一般会选择阴道超声法,这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且无创、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然而单一的阴道超声检测,通常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这为广大医生以及患者带诸多不便。宫腔镜检查和内膜活检术在对老年患者的检查中,常因患者并发有其他疾病、耐受性差而难以达到既定效果。

研究发现,使用子宫腔细胞刷取术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方法,能够有效的获得患者病变内膜细胞,与单纯的阴道超声法相比细胞清晰度更好,检查阳性率更高。指的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陈瑛,王淑琴.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87例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2(04):l17-119.

[2]向志雄,李旭峰,高雪梅.绝经后105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13(06):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