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2

三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徐彩顺

徐彩顺(扬中市三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扬中21220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078-02

【摘要】目的探讨300例慢性胃炎三法(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胃粘膜保护剂及中成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结果上腹疼痛/不适的症状缓解率:PPI组优于胃粘膜保护剂组及中药组,P<0.01;反酸症状缓解率:PPI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嗳气和腹胀症状缓解率:三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提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缓解慢性胃炎症状优于胃粘膜保护剂及中成药(胃力康)。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治疗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其疗效评价主要决定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近五年来,笔者采用三法治疗本病30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效果,对优化慢性胃炎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具有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门诊慢性胃炎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44例,年龄30—65岁,病程06—24个月。30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各150例,均经胃镜及胃粘膜病理活检确诊。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上腹疼痛/不适88%、反酸50%、嗳气45%、腹胀40%;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6%、20%、43%、40%。

1.2方法将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各分三个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给与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兰索拉唑30mg,一天一次;胃粘膜保护剂药物枸橼酸铋钾120mg,一天四次;中成药胃力康颗粒冲剂一包,三次。均治疗一个月,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缓解,计算其临床症状缓解率。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2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后的缓解率PPI组上腹疼痛/不适缓解率86%、反酸81%、腹胀47%、嗳气45%;胃粘膜保护剂组分别为47%、61%、54%、50%;中成药组分别为38%、41%、50%、36%。PPI组上腹疼痛/不适和反酸的缓解率与胃粘膜保护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后的缓解率PPI组上腹疼痛/不适缓解率86%、反酸80%、腹胀34%、嗳气49%;胃粘膜保护剂组分别为51%、45%、42%、46%;中成药组分别为45%、36%、37%、45%。PPI组上腹疼痛/不适和反酸的缓解率与胃粘膜保护剂组和中成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其过程是胃粘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的特异性再生能力促使粘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固有胃腺体不可逆萎缩,甚至消失。临床上依据胃镜下特点及胃粘膜的病理学活检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三类药物治疗后,上腹疼痛/不适、反酸症状缓解率PPI组均在80%以上,而胃粘膜保护剂组和中成药组缓解率多数在40%左右。表明PPI药物缓解上腹疼痛/不适和反酸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胃粘膜保护剂和中成药。PPI类药物抑酸作用最强,并且副作用相对比较少,服药依从性好,是治疗溃疡及胃粘膜炎症的首选药物。H2受体拮抗剂抑酸作用也较强,但是副作用高于PPI类药物。以往认为,慢性胃炎多数胃酸偏低或无酸,可适量补充稀盐酸和胃蛋白酶。但据我们观察,稀盐酸加胃蛋白酶治疗可能加重患者上腹疼痛/不适症状,不易为患者接受。所以笔者认为,慢性胃炎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点:(1)上腹疼痛/不适或反酸为主者,应首选抑酸药物,如PPI类药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强力并持久地抑制了中枢及外周调节的胃酸分泌,并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其活性;其次H2受体拮抗剂药物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强度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以上药物单用或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或加中成药。治疗时间以症状缓解为止或延长1—2周为宜;如经上法治疗后腹痛无明显缓解,则应考虑停用抑酸药物,并注意排除其他疾患。(2)上腹疼痛/不适合并上腹饱胀者应选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胃肠动力药物。(3)上腹饱胀消化不良者,可仅选用胃肠动力药物或加中成药联用。(4)上腹疼痛合并胆汁反流者,选用PPI药物加吸附胆汁及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如铝碳酸镁等。(5)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等较适用于病史短、伴胃食管返流的轻症或急性胃炎及孕妇选用。(6)常用胃粘膜保护剂包括硫糖铝、铋剂等。其副作用较少,然而止痛作用较弱,应与抑酸或抗酸药物合用。(7)常用中成药有胃苏颗粒、胃力康、胃复春等。由于复方制剂成分复杂,难以明确其发挥疗效的主要成分,单用止痛作用较弱,应与抑酸药物联合使用;最好是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选用,因为中医讲究寒热温凉虚实,选择错误也影响疗效。我们观察到,部分慢性胃炎(尤其以上腹疼痛为主)的患者疗效不佳,多数是未选择抑酸或抗酸药物治疗,而仅选用胃粘膜保护剂、中成药或胃动力药等。对上述药物治疗不佳的活动性胃炎患者可考虑作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1],一般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加二种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疗程1—2周。

参考文献

[1]ItoM,HarumaK,KamadaT,etal.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therapyimprovesatrophicgastritisandintestinalmetaplasia:a5-yearProspectivestudyofpatientswithatrophicgastritis[J].AlimentpharmacolTher,2002,16(8):1449-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