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刘汉成冒慧荣

刘汉成冒慧荣新疆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是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财富。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实现和谐就业,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思路,梳理、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就业;思想政治

一、引言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造就政治觉悟高、素质硬的优秀人才,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可以科学、实效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2004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不仅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指导意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能有效做好就业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长久以来受到了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他们积极地接受挑战,尽快适应新形势,以便实现和谐就业,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问题。首先,专业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大学生是享受国家的特殊教育照顾政策才勉强入学,由于起点较低,在大学期间要求也低,毕业时宽进宽出,能力提高不明显。其次,语言障碍严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低,达不到正常语言交流的要求,他们在找工作缺乏语言竞争力。最后,择业观念落后。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愿到内地就业,畏惧就业竞争,抗压能力不强,生源择业、就业观念严重,造成就业地域集中,而在一定的地方提供的工作岗位十分有限。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就业指导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性

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深厚的政治修养,在就业指导课授课中不仅将课程大纲中要求的国家的就业政策法规、当前的就业形势、求职择业的方法与途径和就业程序等具体内容传授给大学生,还要通过案例、游戏、讨论等方式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适时在就业指导课授课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方向指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严格要求个人,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了解大到国家小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业市场、影响人才结构、毕业生供求关系、就业观念等。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

2.加强国情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区情”教育

在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地方史”、“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等相关课程同时,让大学生从理论上对整个国情和区况有作以了解,让他们懂得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有组织、有计划的鼓励、安排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当他们身临其竟,在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相比较中,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及其与发达地区的巨大差距。这一方面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励他们奋发成才,报效家乡。另一方面,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地区“区情”,也为他们毕业后参加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好必要的准备。

3.加强竞争意识教育和诚信就业教育

竞争意识和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基本素质之一。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竞争意识缺乏,畏惧参加求职竞争,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认识不够,要在大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其参与校内的各种非利益比赛,培养竞争意识。为了提高民族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能力,要加强平等、公正、合理竞争的观念教育,培养不怕挫折的竞争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加强诚信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熟悉法律法规,做到踏实做人、诚信做事。

4.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特殊的心理构成,做好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族群构成心理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不同民族成长的社会经济小环境、家庭、地域教育模式和传统思维模式有所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就业心理也各有不同。而往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更加关注那些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心理。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大多是因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引起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力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日常人际交往,帮助他们疏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和障碍。开展学生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个人融入整个集体中。建立健全心理咨询、职业咨询服务,作好大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叶松庆.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与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探索,2008(11):63-6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04-10-15

[4]邓晓琳.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3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