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血管平滑肌伴内膜间质异位1例

/ 1

子宫血管平滑肌伴内膜间质异位1例

王雅君

王雅君(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北票122100)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37-01

患者35岁,已婚。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左前壁有一6cm×5cm×5cm囊性占位,内分隔,透声欠清,囊肿与子宫无明显界限。查体:子宫左前壁扪及一6cm×5cm×5cm囊性占位,边界不清,质软,无压痛。行部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和宫颈之左前壁及左侧阔韧带有一6cm×5cm×5cm囊性占位,与子宫无明显分界线,无搏动,囊壁厚,盆腔无腹水及肿大淋巴结,子宫附件正常;行囊肿剥离,囊肿与周围无明显分界、粘连紧密,挤压左侧输尿管及子宫动静脉于外侧,仔细钝锐结合剥离囊肿。剖视囊肿:切面多房性,有胶冻状液体,略呈粉红色,囊壁厚,最厚约0.5cm,冰冻病理检查为:血管源性肿瘤,高度怀疑为血管肉瘤。术后病理切片送省医院病理科会诊,会诊诊断血管平滑肌瘤伴内膜间质异位并有陈旧性出血及血肿形成。

讨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为子宫肌瘤中较罕见的一种病理,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包含有厚壁血管。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很少。肉眼观察肿瘤像普通肌瘤,切面色较红。镜下见血管平滑肌中血管丰富,血管内皮细胞明显,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与血管平滑肌紧密相连,可见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与肌瘤之间有移行过渡。核分裂象极少。大部分血管平滑肌瘤很少,通常经历多年逐渐长大,疼痛是主要症状,一些病人在寒冷、紧张、妊娠或月经期加剧。但报道疼痛为主要症状者甚少,可能与肿瘤未压迫周围脏器有关,本病往往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血管平滑肌瘤切除或子宫切除均可,其预后良好。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肉眼观察切面见内膜可形成单个或多个息肉状肿块,侵入宫旁、附件或血管则为蠕虫状条索,有弹性。镜检瘤细胞像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大小一致,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分裂象少(≤3个/10HPF),沿扩张淋巴管或血管生长,形成瘤栓,治疗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1]。本例病人病理特点符合以上特征,但子宫血管平滑肌瘤同时伴内膜间质异位者甚为少见。本例治疗趋于保守,但随访至今无复发,可能与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位于囊肿内而未穿透囊壁有关。临床上注意与子宫肌瘤囊性变性、中肾管囊肿、子宫肉瘤、卵巢肿瘤特别是卵巢腺瘤(癌)相鉴别。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