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病人长途转运合理方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危重症病人长途转运合理方案探讨

谢立志林辉凤陈秋虾曾智慧

谢立志1林辉凤1陈秋虾2曾智慧1

(1福建省漳州市急救中心363000;2福建省漳州市疾病控制中心36300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77-02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的合理方案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8年7月-2012年7月转运的253例危重患者资料,将2008年7月-2010年6月转运的93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8月-2012年7转运的109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我中心在转运时的意外发生率、死亡率及投诉率,并评价我中心危重症病人的转运效果及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转运危重病人的意外发生率6.4%,死亡率为0.9%,转运成功率为92.7%,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25.8%、5.4%、68.9%,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科学的转运方案,提高出诊人员专业水平和处理风险能力,可显著提高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的安全性。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运方案探讨

院前急救转运作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转运途中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导致院前急救转运意外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建立科学的转运方案,提高出诊人员专业水平和处理风险能力,对于提升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现将我院转运的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资料及转运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急救中心2008年6月-2012年6月共院前急救转运患者657例,其中危重症患者253例,其中男150例,女103例,年龄在11-86岁之间;对照组(2008年7月-2010年6月)接受院前急救转运的患者93例,男57例,女36例,平均年龄46.7±2.5岁;观察组(2010年8月-2012年7月)接受院前急救转运的危重症患者109例,男72例,女37例,平均年龄47.1±2.9岁;两组均为我地区常见的急诊危重患者,包括小儿先心、白血病患者,颅脑外伤致出血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严重心肾功能衰竭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转运前准备对照组患者通过担架床或平车护送,护送过程中需氧袋给氧,心电监护仪监测,普通救护车将患者送至医院。观察组则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转送预案,首先,转运前对患者联系方式、病情详细记录,对需要特殊救治设备和药品的患者更要详细注明;其次,根据对照组的疾病谱,对院前转运人员进行排序靠前疾病的急救知识培训,并制定我院《院前急救转运记录》与《院前急救转运救护知情同意书》,避免潜在的法律问题;最后,安排专人对急诊药品、仪器及车辆等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出诊的高效快速[2]。

1.3转运途中准备观察组患者在转运前实施有效的症状缓解措施,如口腔及鼻咽部有分泌物患者要清理干净,针对伤口大出血患者对其行有效止血措施;对于一些转运过程中易发生意外的高风险患者,应将风险告知患者家属并征求家属意见后决定是否给予转运;在整个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给予相对应的治疗,转运中还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治准备,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3]。

1.4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急救转运时的意外发生率、死亡率及投诉率,并对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将发生意外病例及死亡病例之外的患者视为转运成功[4],通过比较优劣来评价我科实施科学转运措施的效果。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谱分析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分析我中心院前急救转运排序前6位的疾病谱,根据疾病谱对我中心工作人员加大该种类疾病的急救知识培训,为提高转运成功率奠定基础,具体疾病谱从表1中可见。

表1疾病排序表(n,%)

2.2转运总体情况比较我中心通过分析对照组疾病谱,加强了排序靠前的疾病急救知识的培训,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院前转运预案和制度,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意外发生情况、死亡率及投诉率,评价我中心加强常见疾病培训、建立预案和制度的必要性,具体对此结果从表2中可见,两组的转运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转运情况比较(n,%)

3讨论

院前急救转运的难度在于其具有不可预测及复杂等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急救转运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为急救转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本文将我中心不同时间段转运的危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建立转运预案和加强培训前所转运的病例作为对照组,而将后一时间段所转运的病例作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的转运成功率可见,观察组病例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科学的转运预案及工作人员急救知识的提升,降低了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和死亡率[6],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赵毅,裴雅春.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75-676.

[2]黄捷.浅析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对策[J].中原医刊,2002,29(8):7-8.

[3]刘晓楠.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428-4429

[4]王丽春,王康,单志刚,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及护理[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145-146.

[5]曹玉琼.院外急救患者安全转运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6B):135-136.

[6]侯付霞,赵玉美.重型多发伤265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