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论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

冯善强

广西合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设施的巨大化,医疗土地造价的上升,改扩建建筑施工及使用困难的增加,绿色医疗建筑是当前各处医疗建筑设计人员以及医疗建筑使用结构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及实例,对现代医院的建设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设计要点;思路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用地南侧毗邻东西城市主干道经十东路,西侧毗邻贤文路,东侧为规划道路。总规划用地17.04公顷,分两期实施,两期之间由东西向规划道路分开。一期功能包括门诊、急诊、医技、病房(普通和保健)、后勤保障区域。该工程二期的功能主要有、行政管理、教学科研设施以及医疗用房等。在针对这次的工程设计中,该医院总用地面积9.86公顷,矩形用地,东西200米,南北500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130000平方米,地下30000平方米。

二、工程建筑设计的思路分析

医院规划的设计思路首先要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着手,按照理想的规划模式,医院规划设计应该尊重城市、集约用地、合理分区、流线便捷、环境幽雅、资源整合、并为发展留有余地等原则。

在做东院区一期规划设计时,规划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当苛刻,要求该院区采用分散式布局,并由8幢建筑组成,其中对建筑的位置、数量、体量、高度均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位于经十东路第一排的建筑,规划条件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即限长100米,限高60米,限厚20米此外,规划还要求以贤文路为轴,建筑向两侧逐渐升高,与两侧的城市建筑共同构成“大鹏展翅”的城市区域规划结构。虽说规划条件对注重功能的医院而言,有些苛刻,但对于设计而言就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城市规划与医院规划各自理想状态相互叠加并形成交集,在交集中采用分类、分组、整合的方法,深入地剖析医疗卫生功能,梳理医疗流程与院区规划的关系,采用了“一轴多核”的线形规划结构,使医院规划既融入城市规划框架,又确保医院规划自身的健康运作,规划的创新点成为本工程的最大亮点。一“轴”,即规划结构中的中轴线,在医疗功能上是贯穿院区的南北连廊。作为中轴线,南北连廊串接各幢建筑,进一步提升功能核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相互间的技术支持。多“核”,即规划结构中的节点,就是规划要求的8幢建筑。这8幢建筑分别以各自的学科、技术、设备为特点,形成各自的功能核,使各幢建筑均作为承载医院运营服务的主体,爆发强大的服务能量,可均匀地为医院内的各种人群(医生、护士、护工、管理、患者、传染、陪护、探视、体检等)提供高效的服务。“一轴多核”的规划结构既符合医院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是硬件,人才技术是软件”的特色,也化解了医院规划在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难点。

图(1)一轴多核示意图

三、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点

1、医院功能分区

1.1大型综合医院分科细致,功能完整,设备齐全,按照医院管理、

服务、运营的理想模式,功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高效。合理分区、功能集中、资源共享、流线便捷。

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使用安全、医疗安全。

适应性。功能单元的适应性、稳定性及应对医疗技术更新发展的准备。结合本工程“一轴多核”的规划布局,以临床学科为分区功能组织的核心,构建诊、查、治对应的诊疗分中心,是本工程功能设计的最大亮点。

2、创造尽端式功能模块

分区设计以病种为中心,以管理为标尺,将诊、查、治功能设置为尽端式功能模块,配套齐全,提高患者就诊的目标性,缩短就诊路线;减少不同病种的流线穿越,避免交叉感染。功能模块均采用7800mmx8100mm标准柱网,模块的大小可控,组合可控,应对临床科室不同需求进行功能组合,也利于医院今后的功能转换。

3、创造体系化医疗流程

流程设计严格区分内外、洁污、探视、医患、普通与感染、病患与易感、健康人群等,通过贯通东西的一条医疗主街,一条功能联系廊,一条内部作业廊,串联模块及功能区域,分区分流,服务于不同使用对象。

图(2)流程分析图

西侧医疗主街宽6米,为诊、查、治功能的过渡,发散式人流组织的核心,串接门诊、住院、急诊、医技、体检等各种功能,构建尽端式布局,与其垂直交通连接,便于医院的运营管理。功能联系廊,连接相关病种的诊、查功能,为就诊的患者提供明确的交通导向和简短的流线,并将楼梯、电梯,各种垂直交通例如自动扶梯等,将其与同一水平的医疗单元进行串联,将咨询和助残等服务项目不断进行扩展,从而有效帮助患者,达到服务病人的之=医疗主旨。东侧医生工作廊为内部使用,为不同学科的内部会诊提供必要支持。此外还包括地下室的物流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用于服务地上建筑,该系统主要布局形式是双廊式,并且与职工食堂等各种中心供应的保障功能相连接。同时有效将废物处置和供应区进行分离,并与地上的各建筑物保持垂直交通的连接系统。

四、建筑设计创新与发展

东院区一期工程的功能设计策略,以诊疗中心吻合“一轴多核”规划结构。诊疗中心,突出大型综合医院学科技术优势,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服务运营效率,符合大型综合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分级医疗体制改革指导下,大型综合医院救治急危重症功能的强化及专科化趋势。

图(3)病房晾晒空间

1、设计分为四大诊疗中心及三大功能中心

四大诊疗中心以病房楼为中心,由北至南依次为为干部保健中心,综合诊疗中心、外科诊疗中心、内科诊疗中心;三大功能中心以裙房为中心,由北至南依次为体检中心、门诊中心、急诊中心。

2、绿色、智能是技术设计与创新需求的交集。需求创新技术,技术创新提升现代化医院服务管理水平,最终服务于人。

2.1设计中采用了以下绿色技术:

有效将建筑形体进行简化,将建筑体形系数不断优化,将建筑节能系数不断深化提高。在建筑布局上,对于外墙、天井等资源可充分利用,有效利用各种自然光线,严格约束日常人工照明的范围和数量;大面积绿化,改善建筑物室内外微观气候环境覆土建筑,裙房、病房楼屋顶为覆土绿化,使室内达到冬暖夏凉,进一步减少建筑物能耗;门诊中心西侧大面积开窗及屋顶天窗增加遮阳饰架,约束阳光直射产生的不良影响。

2.2智能技术

现代化医院需要计算机信息与交流技术(ICT)提供软件保障,减少人和物体的移动,缩短就医流程。“一轴多核”的规划结构促使智能化设计方法的更新。综合布线、数字安防、数字广播分3组采用“接入——汇聚——核心”的三层结构体系,分组分层,结构清晰,便于控制、管理及运行维护。

五、建筑设计的蓝图展望

脱离功能,建筑将失去灵魂;脱离城市,建筑将失去生命。该工程造型设计,以功能为核心,融于城市规划框架,使外部形态成为内部功能的容器,反映济南地域文化特色。

图(4)造型示意图

8幢建筑,组合成群,沿东西向贤文路一字排开,长449米。其建筑造型设计始终追求医院功能特色、区域城市界面、以及济南地域文化三者之间的融合,突出医院建筑的规模效应、识别性和雕塑感。

北侧建筑(4幢塔楼间隔3幢裙楼),以小弧度弧线串联并强化医院建筑形态,“水平弧”收纳裙房功能,“垂直弧”包容塔楼功能。强调韵律,凸现建筑造型的人文关怀;

南侧建筑(4幢塔楼),以矩形体量呼应沿经十东路东西两侧院外城市建筑,强调节奏,融于城市区域规划框架。

5幢塔楼西侧正对医院主入口的建筑山墙部分嵌入构造精致、轻盈透明的玻璃体块,或椭圆,或方正,打破主入口山墙面的排斥感,拓展入口广场的视觉空间尺度。至此,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的建筑造型设计,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寓意“荷花满塘,医海绽放”。

图(5)夜景效果图

结束语

功能是医院设计的核心,但不是唯一。现代化医院设计需体现精益化,考虑运营、服务、管理、技术、低碳、发展、形象等诸多因素,并将所有相关因素分类、汇总、整合,结合医院发展需求及自身特点,量体裁衣,统一于为人服务的框架中,体现医院效率、医院管理、医院文化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宋明.浅析新形势下建筑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57-58.

[2]陈斌.现代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及技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9):166-168.

[3]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探讨[J].空间结构,2014(0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