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探讨

杨婧怡

杨婧怡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苏州21502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给我国九年一贯制学习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而又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九年一贯制学习的规划以及建筑设计思想、景观设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校规划;建筑设计;思路探讨

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都十分注重对校园的环境进行建设,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时,校园的环境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更多地同自然环境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划思想

(一)明确功能分区

由于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进行校园功能的分区时要尽量地明确和科学,因此就要求相关的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员要重视学校的分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将学校分成行政区、教学区、运动区以及生活服务区等【1】。每一个功能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可以通过学校内的道路、广场或者是连廊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校空间。在当前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在进行学校功能分区时,通常更加注重不同功能区之间的互补性质,希望能够彼此形成渗透,并且设计人员还十分注重动静结合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真正地做到闹中取静,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空间。

(二)提升校园空间的丰富性

在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希望能够转变传统校园中空间较乱的现象,还希望转变以往不同的建筑单体呈现出的各自为政的这一特性,希望能够更多地对建筑之间彼此呼应和穿插的关系加以利用,广泛地利用连廊等来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并且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同绿化设计等方面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校园的空间能够真正地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也就是所谓的提升校园空间的丰富性【2】。校园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学习时的热情激发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为我国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必要的保障。

二、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成为了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项目。东沙湖学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交通干道—现代大道北侧,钟南街东侧。东侧紧邻河道,并与基地西南角的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心为邻。在学校规模的设置方面,东沙湖学校设置初中班级24个,小学班级48个,共有3312个在校学生。

三、建筑设计理念

(一)城校一体

城市和校园的关系,从过去的封闭,到现在的开放等。我们的设计,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安静的学习空间和热闹的交际空间并存,从城市到学校亦或是从学校到城市的过程,是自然、愉悦和富有吸引力的。

(二)资源共享

无论是建筑功能设置,还是交通流线设计,校园规划应当体现效率至上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同时应当对城市开放,利用城市优势,贡献校园优势,在鼓励交流的同时,达到共赢的目的。当然,校园和学生也将在这个共享的氛围下,创造价值、体现价值。因此学校食堂南侧篮球场在晚间及周末,对外开放,可供周围居民运动,则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原则。

(三)空间主导

究竟是建筑创造了空间,还是空间引导着建筑,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空间主导规划,主导设计。校园精神的体现和印象,便是富有特色的场所感和空间变化。是一切的学习和生活发生的地点。而亲切严谨、以人为本的空间尺度是塑造完美校园空间的必要条件。

(四)生态和谐

除了在建材、施工和节能构造设计上的努力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了生态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园本是传播知识和理念的最佳场所,生态理念的推广和教育应当在规划校园阶段加以考虑,富有校园特色的生态文化是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目标。

四、学校空间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考虑我们能够通过建筑和规划满足的空间需求。结合场地和社会条件,结合业主和使用者的需求,丰富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设计内容。力求营造一个宜人和谐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适宜人行的城市尺度空间与建筑形体,人性尺度空间与道路景观联系提供建筑与城市的过度。结合便捷实用的功能配套设施和景观活动场所,在设计上追求“生态性、交流性、灵活性”的理念,使园区呈现更加丰富和亲切的空间情态。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通过不同的空间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城市空间节奏,城市空间节奏与节点功能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区域地标,建筑的形态和功能与区域功能紧密结合。通过控制建筑形体与底层界面创造适合人行的尺度空间,通过不同的体型变化为行人提供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通过建筑尺度和内部功能组合、交通流线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结语:

综上所述,将本次规划的设计重点放在空间塑造和校园环境营造上面。通过空间结构的规划,进而控制建筑组群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对校园形象、对在其中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人群感受的多方面影响。将城市生活、校园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空间情态下联系起来。简言之,即“雕塑文化空间,创造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霍光,肖泽红.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措施──当代学校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8).

[2]江岱,周建峰.一块“砖”的重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参考图集》编后记[J].时代建筑,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