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武汉市江夏区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

蒋萍万燕汪殿军余文杰曹毅军帅勤然

蒋萍万燕汪殿军余文杰曹毅军帅勤然(江夏区血吸虫病防治所430200)

【摘要】目的对江夏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病情、家畜(耕牛)病情、螺情和访视调查,审核2008~2011年全区血吸虫病防治和疫情档案资料。结果全区2008~2011年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均<1%,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江夏区经过数十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考核

江夏区地貌以丘陵为主,湖泊纵横,俗有“百湖县”之称,长江流经全区长达35km,长江沿岸的金口、金水和垸内郑店、安山、法泗、山坡、舒安、五里界、流芳、豹澥共10个乡镇为血吸虫病疫区,有56个流行村,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429.10万m2,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病人5028人,历史累计查出病牛722头,江夏区1957年11月在法泗斧头湖发现钉螺后,相继在金口、金水、郑店、安山、山坡也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病人。1970年后,全区采取围湖造田、削坡抬田、围湖堵汊、蓄水养殖、翻耕种植、水改旱、平整土埋、药物灭螺等综合措施消灭和控制钉螺,通过化疗控制人、畜病情,特别是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措施,血吸虫病疫情大幅度下降。2011年10月下旬由湖北省血防办批复按照国家《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976-2006)的要求,对江夏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传播控制考核验收。

1、资料与方法

1.1确定考核村根据江夏区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随机抽取2个乡镇3个村,分别是金口街沿江村、红灯村、佛祖岭街宗黄村(原流芳街)作为被考核对象,现场考核人群病情、家畜病情和螺情。

1.2人群病情调查在被考核村随机抽取120~150户(不少于400人)6~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居民感染率调查。被考核村总户数不足120户时则全部检查。居民感染率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三检)[1]。

1.3家畜(耕牛)病情调查,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对3个村最主要的家畜传染源调查100头,不足100头全部检查。

1.4螺情调查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法查螺,抽查不少于500框。对其他历史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对查获的钉螺均采用压碎镜检法进行死、活螺鉴别和感染性检测[2]。

1.5资料审核审核江夏区以行政村为单位,疫区各个阶段的病情、螺情,各种图、帐、卡、册、报表等综合防治资料。

1.6现场走访了解江夏区2008年以来3个被考核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排查,学校开展血防知识健教情况,急性血吸虫病防护措施及有关情况。

2、结果

2.1抽样村自查情况

江夏区金口街沿江村、红灯村、佛祖岭街宗黄村2011年人群查病分别为436人、406人和422人,人群感染率全部为0;耕牛查病分别0头、0头、65头,未发现阳性。钉螺调查12.47万m2,没有查出感染性钉螺。(表1)

表13个抽样村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

2.2居民病情现场考核结果

随机抽取350户中6~65岁常住居民1264人,进行了血清学(IHA)检查,阳性16人,对16例血清学阳性者收集新鲜粪便标本,采用Kato-katz法一粪三检,均为阴性,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表2)。

表23个抽样村Kato-katz法人群粪检结果

2.32011年全区家畜(耕牛)病情

56个疫区村共有存栏耕牛1220头,检查1220头,未查出阳性病牛。

2.4现场螺情调查

2.4.1沿江村调查环境为金口八一闸至华夏船厂的江滩和之隔河相对的二渡口江心洲滩,调查面积8.0万m2。按10米×10米设框,调查530框,环境抽样调查50框,共查580框,捕获钉螺4只,活螺0只,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

2.4.2红灯村调查环境为鄂江右界牌246号至244号之间的江滩,调查面积16万m2,按10米×10米设框调查506框,环境抽样50框,共调查556框,未发现钉螺。

2.4.3宗黄村调查环境为所有的螺点,调查面积5.25万m2,按10米×10米设框,调查525框,未查获钉螺。

2.5血吸虫病防治资料

2.5.1人群查、治病2008~2011年,全区以村为单位查病覆盖面达到了100%,共累计查病51168人,血检阳性938人,粪检1617人,粪检阳性93人(其中2008年16人,2009年20人,2010年34人,2011年23人),全区人群感染率2008年为0.11%,2009年为0.07%,2010年为0.27%,2011年为0.14%。抽样病情原始记录与统计表结果显示,查病记录、病例卡、急感、晚血记录无误,原始数据与统计报表相符。

2.5.2家畜查、治病2008~2011年共查病6560头,2008~2011年均为阴性。治疗耕牛13120头次。

2.5.3查、灭螺2008~2011年,全区累计查螺面积2556.22万m2,查出有螺面积183.41万m2,2008年查出有螺面积188.07万m2,2011年查出有螺面积183.41万m2,有螺面积呈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分布于金口街、流芳街、豹懈镇、舒安乡4个有螺乡、镇、街。钉螺主要集中分布金口街垸外江、河、洲滩,面积为178.73万m2。钉螺原始记录,统计表资料,查、灭螺分框登记表,查螺日志,灭螺日志,钉螺台帐资料记录齐全、规范。

2.5.4急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2008~20011年无一例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实行网络直报,及时填报急感周报表和急性血吸虫病卡等原始资料,记录齐全、规范。

2.6现场访视

2.6.1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排查2008~2011年报告急性血吸虫病0例,走访沿江村、红灯村卫生室和金口卫生院、佛祖岭街(原流芳街)卫生院,均看到了区血防所下发的《江夏区血吸虫病疫区门诊逢热必查》的通知和发热病人登记专报制度。村卫生室发挥前哨作用,发现发热病人及时初查并上报卫生院进一步排查。

2.6.2学校血防知识健教走访了金口街求实中学,了解学校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情况。在校区,看到血防宣传画挂于墙上,学校每学期对学生上4次血防健康教育课,有血防健教工作的文件、教学教案,创建无血吸虫病学校活动实施方案。暑假期成立了“红领巾纠察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健教模具和课本,有血防健教“四个一”工作记录,及较为完整的走访健教资料。对初二年级共50人进行血防知识测试,满分率为100%。

2.6.3急性血吸虫病防护情况在村卫生室和卫生院,均有接触疫水人员登记和预防性服药记录,有螺环境可见大量血防宣传警示牌和禁牧牌,感染季节在重点区域有防护人员巡查。

2.6.4血防灭螺工程在现场察看了金口航运造船厂外滩土地平整灭螺工程、金口街王家岗闸硬化工程、佛祖岭街宗黄村翻耕及开新填旧工程,这几处项目区域彻底改变了钉螺的孳生环境,秋季均未查出钉螺。

3、讨论

本次现场考核认定,江夏区血吸虫病人群病情、家畜(牛)病情,本地急性血吸虫病和感染性钉螺等指标均符合《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要求,已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考核验收技术组认为,武汉市江夏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江夏区为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较为严重的疫区[3],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应看到该区尚有钉螺183.41万m2,均分布在长江江滩、金水河滩、江心洲,区域环境植被丰富,杂草丛生,部分滩地低洼不平,适于钉螺孳生繁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建议江夏区政府要抓住江滩项目开发的契机,结合码头建设,航道整治,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和工程,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

长江江夏区段处于赤壁市、嘉鱼县等血吸虫病疫情较重县、市的下游,长江水位不能控制,江滩局部环境复杂,同时由于洪水季节钉螺可随水流向下游漂游和扩散[5-7],必然会对江夏区形成直接威胁,洪水漫滩、倒灌,对钉螺分布与密度也可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江夏区要继续按照查灭螺技术方案认真开展钉螺监测,根据所掌握的钉螺分布与螺区变化情况,采取控制和处理措施,防止钉螺疫情扩散和蔓延,杜绝急性血吸虫病隐患[8]。

此外,针对重点人群和疫区中学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9-11],减少人群非必要原因而接触疫水的可能。同时进一步做好辖区发热病人登记,排查急性血吸虫病和汛期接触疫水人员登记,一旦发生急感疫情,立即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15976-2006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41.

[3]涂祖武,黄希宝,蔡顺祥,等.湖北省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考核评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14—17.

[4]毛守白主编.血吸虫病生物学与血吸虫病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99—320.

[5]吕桂阳,杨先祥,蒋胜祥,等.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县达标后螺情复燃原因调查[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7,8(2):34—36.

[6]苏正明,魏风华,何汇,等.湖北省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螺情和洲滩野粪污染动态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1):47-50.

[7]黄轶昕,孙乐平,洪青标,等.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4):253-256.

[8]涂祖武,戴裕海,毛官祥,等.湖北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3):208-211.

[9]王新海.血防健教对血防巩固监测工作的作用[M].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1—202.

[10]季虹,何家昶,庄小弟,等.2003-2005年安徽省血防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J].寄生虫病于感染性疾病,2006,4(3):119-121。

[11]余水生,张杰,陈新苗.血防健康教育对人群化疗覆盖率和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