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未成年人违纪犯罪情况调查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在校未成年人违纪犯罪情况调查及对策探究

吴亚琴

吴亚琴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诚信意识的劳动者与合格公民,未成年人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学校已经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和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几十年过去了,学校法制教育情况如何?作者随机调查了某县的三所中学和县人民法院,结果发现,在校未成年人违纪情况有明显好转的同时犯罪现象却成上升趋势。文章从某县未成年人违纪犯罪情况调查分析,未成年人违纪犯罪原因剖析和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在校未成年人;违纪犯罪;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更多具备良好法律素质和诚信意识的劳动者与合格公民。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专门提出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问题时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未成年人承担重大的历史使命,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学校已经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和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抓紧抓好。然而,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却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笔者在某县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某县未成年人违纪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一)在校生违纪情况调查分析

笔者随机调查了某县三所中学,发现近三年来学校违纪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违纪数额大幅下降,尤其是前几年学生沉溺于网吧事件明显减少。学校目前的违纪行为以偷窃,打架斗殴,考试舞弊为主,令人担心的是初中生赌博现象在升温。

(二)未成年犯罪情况调查分析

根据笔者对县人民法院近四年来办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研究,2008年法院刑事案件生效判决600人,未成年人犯罪38人,占6.33%,在校学生犯罪2人,占5.3%;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28人,占生效判决人数的5.48%,在校学生犯罪4人,占14.3%;2010年未成年人犯罪46人,占生效判决人数的8.08%,在校学生犯罪8人,占21.7%。2011年未成年人犯罪23人,占生效判决人数的4.06%,在校学生犯罪10人,占43.6%。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135人,其中在校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共计24人,占17.8%。由数据可见在校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以财产性犯罪和暴力性犯罪为主,作案时间均为节假日。

二、未成年人违纪犯罪原因剖析

为什么在校未成年人违纪情况有明显好转的同时犯罪现象却成上升趋势?几十年的中小学法制教育不仅未能遏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而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何在?学校法制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学校应如何抓好法制教育?是不是学校法制教育搞好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还得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原因。

(一)未成年人自身原因

第一,自控能力不强。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上思想上都迅速发展,但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易发生暴力性的违法犯罪。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抢劫、强奸等。第二,追求物质享受。很多未成年人虚荣心较强,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一旦家里的条件无法满足其需要时,就会用违法犯罪行为去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第三,是非辨别能力差。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正确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不成熟,认识能力低下,是非辨别能力较差。他们认为打架、称霸是英雄,为朋友两肋插刀是重义气,于是经常拉帮结派共同犯罪,此类案件常见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

学生对社会上常见的刑事犯罪的危害性认识还较深,但对发生在身边的一般性违法和违纪行为却缺乏辨别力,看不到“恶小而为之”的严重性。学生法律意识的薄弱性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家庭教育的失败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反之,未成年人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调查显示,学校的法制教育不针对家长,而家长的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在校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大学是唯一的成才出路,对孩子思想和心理问题很少关心;有些家庭经济困难,赚钱心切,忽视子女教育,孩子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异,孩子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严重的伤害,染上赌博、酗酒、吸毒;有些家长自己行为不检点,潜移默化,将孩子推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学校教育的不足

近年来,学校政教处在每年新生入学时,进行始业教育,明确规定学生在学校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集会时强调校纪校规。学校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班级违纪违规情况进行测评;每班设有专门的纪检委员进行监督;学校四周设有摄像头对学生进行监控;有些学校还和家长签订责任书。在层层监督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四)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的黄、赌、毒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场所、影视、书刊深深地毒害了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一些未成年人也开始贪慕虚荣,讲排场、讲吃喝、讲穿戴、好吃懒做,而家里条件无法满足他们,导致他们不择手段,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社会不良风气盛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敲诈勒索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把犯罪的目光盯到中小学生身上,利用中小学生进行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给中小学法制教育带来一定困难。

三、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他们施加良好的影响,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适逢其时,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达到知法、守法、爱法、护法的法制教育目标,是惠及他们终生幸福的一大善举。

(一)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还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主课列入教学大纲,也缺乏教学参考资料,法制课时没有保证。纵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只有初二思想品德课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法制教育。因此,学校可以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家庭、社区教育为重点开发法制教育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生源特点,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开发自己的法制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还可以编写中学生案例分析,校园法制报,问题学生个案研究等系列校本教材。

(二)加强法制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教育工作者本身法律素质不高,缺乏专职的法制教师,虽然有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来担任法制教育的主要领导人,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法制副校长名存实亡。

落实学校法制教育,教师是关键。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专、兼职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要健全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兼职法制副校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连意思都不明白地情况下,被动地机械地死记硬背法律条款是很不明智的举措,记住了等会儿就忘记;记住了条款,不能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还是不行。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觉得法贴近他们,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才会加强我国学校的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就可以使孩子对法律的印象更为深刻。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下降。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CCTV12,湖南卫视等电视台都有开展法制教育专题片,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目,开办校园电视台、开展“法制之声”专题广播。学校还可以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法制辩论赛和“法制论坛”,举办校园法制宣传日(“校园拒绝邪教”、“远离网吧”、“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评选“法制标兵”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促使学生法制水准的提高。学校也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四)健全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机制

1.办好三个学校。一是抓住校本特色办好法制学校;二是立足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三是依托社区资源办好社区市民教育学校。

2.建好三支队伍。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法制教育实践队伍;三是多功能的校外辅导员队伍。

3.成立三种形式实践基地。一是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基地;二是家庭法制文化实践基地;三是社区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4.制定三种管理制度。一是法制教育责任制;二是法制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三是法制教育检测制度。

(五)开发法制教育网络

积极开发网络法制教育资源库,促进家长、学校和社区互动,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建立在线资源库。将国内、国外、社会、文化、财经、法律等方面的新闻和事件迅速、及时、真实地传送给青少年学生,尽早培养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将法制教育教学中的优秀课件、法制教育软件、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案例、新见解和新思想等,通过网络技术整合到法制教育教学资源库中。第二,建立法制教育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就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法律意识和最近的心态与困惑和面临的新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并对家长普及网络知识。第三,呼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科技等一切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致力于为青少年建设绿色网站,宣传健康文化习俗,杜绝一切淫秽物品,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粮食。

未成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重大工程,司法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司法机关、共青团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文化、宣传部门等和广大家长,都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强调思想品德,宣传法制,只有通过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心,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小虎,康树华.法制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顺吉.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刘曼玉.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刘钰婷,施雪轩.中英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