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分析

胡伏云

(湖南省长沙泰和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给予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脑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人群是其主要发病人群,静脉壁受损、静脉血流滞缓以及血液高凝等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1]。脑血栓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极大,且该病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发病率极高,进而导致临床治疗及护理难度被加大[2]。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为了分析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我院近来给予45例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对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9例,全部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心、肝疾病、无长期使用镇痛剂、麻醉药成瘾等状况,按入院时间先后,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50岁-80岁,平均年龄(63.56±2.2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5±0.26)年;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1岁-81岁,平均年龄(63.78±2.4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5±0.27)年。两组在例数、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为日常身体常规检查,详细监测及统计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液体出入量,维持病房室温,打开门窗,合理设定家属陪同人数,预防出现交叉感染。

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多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多关注、理解、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向家属或医护人员吐露心声,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负性情绪。也可通过听音乐、聊天、深呼吸等多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不良情绪。(2)穿刺护理干预。患者接受穿刺时,禁止穿刺下肢动脉,若必须穿刺,预防多次穿刺相同部位,穿刺时,热敷穿刺部位,预防出现血栓。(3)运动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状况,嘱托患者开展运动强度合适的肢体训练,护士需要在旁边指导,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病情时,要动员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监督患者,如睡眠、饮食、离床活动等。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要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同时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

1.3统计学原理分析[3]

全部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对比

表1两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对比(X±s)

如表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当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心脏内的附壁血栓、脂肪、空气、肿瘤细胞、纤维软骨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管阻塞,且支偿功能不足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即为脑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类,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后遗症较多,有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皮炎、郁滞性溃疡等[4]。脑血栓伴下肢深筋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把双刃剑,也存在很高的出血风险,出血也是极为危险的一类病情,因此,在护理时对于出血倾向的密切观察显得尤为重要。观察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出血。在溶栓治疗期间每日查房时对患者的皮肤、黏膜、牙龈等仔细观察是否有出血点。观察患者粪便、尿样中有无隐血[5]。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出院后患者应注意改变生活细节,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运动,避免穿着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避免穿戴紧身衣物(压力裤除外)或过紧的腰带,以避免阻碍血液循环。压力裤、压力袜、压力带等产品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恢复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其原理是对下肢差生自下而上的梯度压力,这种压力经由肌肉传递到静脉血管,可起到改善静脉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抗血管内的静脉高压状态,减轻淤血。

脑血栓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不仅降低活动力,同时还会对血液循环形成阻碍,最终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产生恶劣的影响。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既需要临床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也必不可少。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因为长期卧床,病程较长,因此不少患者均会出现消极情绪,但这些消极情绪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给予心里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另外,给予患者运动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既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还可提高其依从性。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比对照组优秀。由此说明,护理干预是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给予脑血拴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干预,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宗业.李卓永.梁宇闯.等.下肢深静脉血拴介入溶栓治疗倒围术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7,12f7):

[2]孙利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7,23(15):166-168.

[3]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6,3(7):144-146

[4]张艳萍.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心得[J].中国卫生.2016,34:48-50

[5]张玉洁.空气压力疗法对脑血栓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咏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