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PICC置管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PICC置管的研究

刘艾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放化疗中心刘艾华

关键词: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颈胸部;放疗;PICC置管;研究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颈胸部化疗与放疗已经是常规治疗方式了,近些年为了进一步强化患者治疗疗效,将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放化疗区域周围血管会遭受损伤,血管穿刺难度加剧,并导致并发症多发。针对此问题医学研究者将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放化疗后PICC置管当中,从而降低了血管穿刺难度和安全,值得对其具体应用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颈胸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100例,选取的患者当中包含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5.3)岁。将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同规格的PICC置管,同步化疗后穿刺血管的位置统一选择,并且血管穿刺操作将由同一名医护专业人员完成。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式进行。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对置管位置、方向、路线进行精确的规划与明确,并在血管穿刺区域进行麻醉处理,然后即可开始PICC置管操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完成操作的概率。并观察PICC置管完成后,患者接受放化疗同步治疗半年期间,PICC置管是否出现堵塞、脱落、感染等异常问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处理软件选择SPSS20.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完成情况对比

对比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性完成的概率,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实验组完成概率为100.00%,远高于观察组完成的概率(82.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表1。

表1实验组与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完成概率对比

组别例数完成概率(%)实验组5050(100.00)对照组5041(82.00)

2.2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结果统计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半年期间,PICC置管发生异常现象情况。包括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感染和局部发炎等现象,统计治疗并发症的概率。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6.00%,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概率26.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表2。

表2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

组别例数局部发炎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感染并发症概率(%)实验组50633126.00观察组5010026.00P﹤0.05﹤0.05﹤0.05﹤0.05﹤0.05

3讨论

PICC置管一般自贵要静脉、头静脉置入直至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直径20-30mm,血流量较大,PICC管末端至此可使需输注的高渗透性溶液或刺激性药物被高流量血液快速稀释,从而使患者放化疗治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减低,以缓解患者治疗的痛苦感。而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化疗PICC置管,能够进一步强化置管操作的精准性,对PICC置管的方向、位置进行确定,置管操作更加简便和快捷。

经过本次研究统计证明,利用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一次性置管完成概率达到100%,远远超过传统的置管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患者置管完成后半年期间并发症的概率仅为6%,颈胸部同步放化疗患者治疗的痛苦会相应减少,安全性和舒适性会相应增强。因而,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PICC置管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提升,强化PICC置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吉冬丽.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22-123.

[2]张瑜,郝春艳,王迎春.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1009-1012.

[3]黄蔚华,阎冬丽,黄中英,等.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46-148.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