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贡献及局限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浅谈企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贡献及局限性

王丽静

王丽静(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

摘要:通过对企业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并且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观念教育,部分企业还开展人性化培训;总结企业在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管理能力和独立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贡献;指出企业开展的员工培训存在的局限性是:重劳动纪律培训轻技能培训、重具体技术培训轻素质培养、重责任意识强化轻权利意识引导。

关键词: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贡献;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102-02

通过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中接受过培训的比例大大高于没有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其中大部分培训经历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不少企业对员工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并且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观念教育,部分企业还开展人性化培训,企业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主渠道。

一、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员工培训

我们的调查对象新大地集团,是一家有330名员工的餐饮民营企业,其中260多名员工来自农村,占80%。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他们制定详细培训计划,组织专门培训教材。针对不同工种开展培训,比如对服务员主要是服务常识和基本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正定县国豪集团是一家集宾馆、餐饮、建筑、物业、零售商业等多业融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各部门分别制定实施培训计划,进行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河北三益公司是一家建筑企业,来自城乡的职工比例为2:8。他们对一般员工的培训有录像带培训、现场培训和员工手册等方式。同时还分季度选派技术工人到劳务市场进行培训,使一些技术工人拿到技术工人等级证书。调查走访的其他企业也有不同形式的培训。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企业结合适用期进行培训,适用期满,能够独立适应工作以后,培训就会减少。

(二)重视员工进行思想观念教育

服务业企业普遍重视企业形象,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正定县国豪集团和新大地集团都做了大量工作。新大地集团为了打造企业精神,他们还组织员工观看《没有任何借口》、《海尔——中国造》等管理光盘,使员工受到教育,受到员工的欢迎。他们从“为人类创造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口号,倡导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对员工进行熏陶感染,提高企业凝聚力。正定县国豪集团结合岗位竞聘,使员工能者上,庸者下,给大家一个平等的起点,激励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三)一些企业开展人性化培训

石太高速公路石家庄服务区开展的一系列培训都带有很强的人性化色彩。一是通过技能培训对新招来农村的女青年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她们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二是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他们教育员工孝敬父母,关心尊重朋友、团结同事。三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四是员工出现伤病或家中出现困难时,企业负责人进行“家访”,使员工感到企业的温暖。

二、企业在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贡献

(一)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通过企业的培训,使转移农村劳动力初步完成由农民向其它行业员工的转换。调查表明,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和受培训的平均水平。农村外出劳动力中的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劳动力中的相应比例。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培训的增加,受教育年限提高的速度也比较快。可以较清楚地看出农村外出劳动力年平均务工收入与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和是否受过培训是正相关的。

(二)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独立创业能力

一些企业的一般员工在企业的培养下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逐步成长为管理层人员。建筑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绝大多数来自建筑队伍之中,由工人成长起来;新大地等餐饮业一部分中层管理者来自农村员工;石太高速公路石家庄服务区100%的中层管理者来自农村员工。从管理层跳槽的员工,他们中多数是到更大的企业去谋求发展,或是独立创业,说明企业已经成为培养管理者的摇篮,当然也培养了大批来自农村的管理者。

三、企业培训员工的局限性

企业的培训必然是出于企业的发展需要和盈利需要,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存在一些局限性是不容否认的,也是需要加强管理和调整的。

(一)重劳动纪律培训,轻技能培训

为了生产的安全,也为了减少风险和损失,企业一般都有很强的劳动纪律。特别是转移劳动力素质和习惯的原因,对纪律认识不到位,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较差时,企业往往花较大气力抓劳动纪律,甚至不惜采取罚款、扣钱等强制性办法。缺乏思想认识方面的启发引导和有计划的技能培训,使员工感受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加之有些管理人员态度粗暴,员工接受起来心情不愉快,甚至抵触情绪很大,造成劳资矛盾。有些行业的技能看似很简单,也需要进行培训。特别是用在凝聚员工感情和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的付出,企业方面会得到成倍的回报,而这些常常被一些企业忽视。建筑业的培训基本上是以劳动纪律为主,尽管纪律培训也是培训,但员工学到的技能比较少,所以有的员工不认为是培训。建筑业工人认为自己接受过培训的只有47.34%。而企业方认为100%进行了培训。

(二)重具体技术培训,轻素质培养

一些企业只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而在员工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不太重视,更不愿投入。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过程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需要投入的。多数企业的出发点只能是为用而培养,不大可能太多考虑社会和员工个人的需要,如果培养成本过高,企业可以采取辞旧换新的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永恒的标准,即使是对人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培养对提高人的技能只能是具体的,初始化的,局部的,甚至是临时性的。而那些长期性的培养工作需要依靠社会和政府来做。

(三)重责任意识强化,轻权利意识引导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员工对法律感兴趣,但没有一家企业希望我们搞法律方面的培训。由于我们的调查是在企业负责人的协助下进行的,问卷中虽有人反映受老板气,扣钱,不按时发工资等问题,但只是少数人这样填写,没有统计学意义。社会上因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受侵犯而求告无门而致使群体闹事屡有发生的情况,可以充分说明,企业的培训重视强调员工责任,轻视员工维权意识和维权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作者简介:王丽静(1964-),女,河北正定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