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间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间的关系

张立刚

张立刚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林业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16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无论是在农产品物种上,还是在农耕技术上,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厚的历史经验。同时,我国面积较大、地域广,这使得我国拥有多种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农业种植条件,这使得在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中不得不考虑当地环境影响,并通过对于当地条件的适应,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是,我国在发展新型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上时间较短,与其他农业发达国家,仍有很多不足。机械化管理、机械化理论水平转化成技术应用现实都有很多的不足。中国想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应用,而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应用也离不开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农业种植技术;关系

1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大力推进。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起步要比西方国家晚很多,在建国之后才逐渐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20世纪6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亦工亦农制度出现。到了20世纪70年代,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结合,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学机械化基本上完成了结合,这为新世纪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粮食作物领域转向经济作物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大。

通过对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的描述,其实可以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该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是以农业种植技术为前提,更好地体现生产需求和种植技术。第二阶段,该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植技术二者相互适应,但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矛盾。第三阶段,该阶段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逐渐适应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机械化的综合生产技术逐渐产生。第四阶段,该阶段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期,SPAC等代表系统理论的提出,使农业生产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再加上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技术良好配套使用,就能够较好地实现由土壤到植物,进而再到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应用。

2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农业种植技术,基于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种植经验进行的种植方法,在我国有着长久的理论和经验积累,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

农业机械化,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具体技术的运用,其主要内涵是将机械与技术相结合。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自发展历史来看:农业种植技术悠久,传承几千年文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到目前为止,也就半个多世纪。但是,在近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两者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共同服务现代农业。

区别体现在:农业种植技术,基于植物生态学,以作物自身生长规律为依托。农业机械化,基于机械学原理,以农业机械实现农作物的增收和增产。联系体现在:两者相互依附,相互融合。农业种植技术,需要机械化的辅助,提升技术质量。而农业机械化的功效,则体现在改进技术工艺,实现农业增收增产。由此,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农业机械理论和配套农艺技术。

3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不足之处

3.1地域差别较大

我国地域广,地区差异性明显,地质、土壤及当地水资源情况都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单一的机械化设备及种植技术不适合大规模应用,要分作物种类、农作物种植技术,当地土地类型和水质情况进行严格分析。例如,部分沙漠地带、山区都可能不适合种植;如南北方差异,北方一季稻,南方二到三季稻,这样对于机械化的要求就不同,应该对于机械化设备统筹规划,避免资源分配的浪费。

3.2小农种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局限性

小农种植是阻碍农业机械化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与采用种植园或者大农场模式农业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大部分地方仍采用农村小规模种植农业,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且掌握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农业种植,另外部分地区农机地区设备成本很高,容易出现大材小用的现象。农民对于掌握的农业机械知识较少,设备养护做不到位,设备易受到人为伤害且很多地区由于资金有限,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农业机械设备,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3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人才储备不足

一方面,我国是个文明古国,这也造成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地区人群很保守,传统的农业意识会阻碍农民接受新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另外从教育上,政府由于过度关注经济总量,教育上更多投入在工科领域,导致新一代学生对于农业教育兴趣不高,因此从大学教育上,农业落后一筹。另一方面,从事农业以及农业科技领域的工作者,在农业种植领域及农业机械化领域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另外可能受到当地政府及经济的阻碍,科研资金不足,导致科研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创新没有动力。

4解决措施

4.1针对区域差异进行生产

农业机械化应用在种植技术中,应该不同地区区别对待,针对各地差异进行应用,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会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损害。所以,因地制宜,各地区在将农业机械化应用于种植技术中时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来进行安排。比如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平原较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运作非常便利。南方的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不平坦,集中连片耕作实现起来很难,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行难度也非常大,适合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设备。

4.2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农业形态,对惠农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扶持力度,以此增加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另外,政府还应当为农户提供更多教育培训的机会,比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机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重要性宣传,让农民能够转变传统农业种植观念,意识到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重要性。

4.3加强人才培养

农业类型的高等院校一定要重视农业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专业教学,提升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的情况下,国家应当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国家还应当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引进最新的种植技术,结合自身农业生长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同时,还应当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带领农业种植者进行农业生产,向农业生产者传授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营造农业种植技术和农机技术的学习氛围,实现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语

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机械化生产来实现;同时,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各地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重视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国内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政策管理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义.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3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