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学军(通讯作者)续岭张永刘胜远张平唐怀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影像学表现、与复发的关系。结果: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8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53.33%)、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8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70.00%)明显高于无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2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10.00%)、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3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40.00),患者出院时0级-Ⅰ级比例(90.00%)明显高于患者入院时0级-Ⅰ级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头部外伤等于患者血肿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SDH复发有关的因素有血肿混杂密度、脑中线移位≥10mm、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等,为减少复发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48-0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老年人为好发群体,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嗜睡、精神差、肢体乏力等,无特异性[1]。治疗CSDH首选的方法为外科钻孔闭式引流法,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治愈率高的优点,但是手术复发率也高达4%~38%[2]。为了进一步研究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有男患者80例,女患者70例,年龄40岁~90岁,平均(66.49±6.6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或者头颅CT确诊,手术后复发30例,复发时间为术后22天~150天,平均(90.03±4.32)天。

1.2方法

钻孔引流术钻孔位为血肿最厚处,将引流管固定在血肿腔前上方,引流时间平均为3天,拔除时间为术后1天~7天。术后患者仰卧,头部偏向患侧,为提高颅内压可以多补充生理盐水、低渗盐水,不使用脱水剂,闭合血肿腔,促进脑组织的复张。所有患者术前和售后均进行头部CT动态复查,术后1个月复查3次,第2个月~6个月复查2次~5次。

1.3观察指标

分析150例CSDH患者的手术方法、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影像学表现、与复发的关系。术后复发诊断标准为术后6个月内血肿量增加、临床症状加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ender分级评分进行评价,分为0级(无症状)、Ⅰ级(有头昏、头痛等一般症状,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Ⅱ级(意识模糊或者嗜睡,有精神症状和轻微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Ⅲ级(木僵,有明显的精神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Ⅳ级(患者出现脑疝或者昏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相关因素分析

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8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53.33%)、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8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70.00%)明显高于无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2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10.00%)、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3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头部外伤等于患者血肿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患者出院时0级~Ⅰ级比例(90.00%)明显高于患者入院时0级-Ⅰ级比例(50.00%),出院时Ⅱ级~Ⅳ级比例(10.00%)明显少于入院时Ⅱ级~Ⅳ级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CSD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是在外力作用下颅骨与脑组织相对运动产生的剪切力造成硬脑膜与皮质间小交通动脉损伤,桥静脉撕裂出现渗血、血液积聚硬膜下形成血肿[3]。也有观点为老年患者的颅脑猥琐导致颅内空间相对加大,桥静脉拉长,血管硬化,轻微的惯性力作用可导致桥静脉或皮层小动脉的撕裂,出血后血液积聚于硬膜下腔[4]。钻孔冲洗引流术是CSDH治疗的首选方法,其创伤较小、疗效显著、操作较为简单,机制通过阻断纤溶亢进作用和排除占位效应,但是具有较高的手术后复发概率[5]。通过分析得出结果: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8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53.33%)、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8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70.00%)明显高于无血肿复发患者术后引流血肿复发率(20.00%)、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10.00%)、术前血肿为混杂密度率(30.00%)、脑中线移位≥10mm百分率(40.00),患者出院时0级~Ⅰ级比例(90.00%)明显高于患者入院时0级~Ⅰ级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头部外伤等于患者血肿复发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DH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密度、混杂度、多房血肿、引流头端位置(枕部的复发率高于额部的复发率)、手术损伤了血肿内膜、术前MRI显示血肿腔内有凝块或包膜较厚等,患者疾病进展快、病程短的复发率也较高,其他因素也有慢性酒精中毒、术前进行抗凝治疗、高龄、脑脊液分流术后、严重的大脑萎缩、出血性疾病、脑梗死等等。为了降低复发的概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个微小的细节,手术钻孔点要选择血肿最厚处的附近,硬膜切口要达到骨缘,缓慢的放液减压以避免颅内压骤降导致的脑组织快速移动,引流管要选用优质的柔软、有韧性的硅胶管,避免引流不畅[6-8]。手术中可以使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冲洗力量不可过猛,用量不宜过多,尽量冲洗干净,清除旧血块等,术后关闭切口要注意将引流位置于最高点,排干净空气,术后要保证患者体位,保持大便通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以促进脑复张等[9]。

综上所述,与CSDH复发有关的因素有血肿混杂密度、脑中线移位≥10mm、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等,为减少复发应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袁盾,赵杰,刘劲芳,等.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517-520.

[2]武琼,崔大明,楼美清.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4):2502-2504.

[3]吴俊,许文辉,朱立平,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22):2748-2750.

[4]马成鑫,秦尚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8):507-509.

[5]邵雪非,陶进.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5):433-436.

[6]金芝萍,陈世文.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5):461-464.

[7]VanDerVekenJ,DuerinckJ,BuylR,etal.Mini-craniot-omyastheprimarysurgicalinterventionforthetreatmentofchronicsubduralhematoma-aretrospectiveanalysis.ActaNeu-rochir(Wien),2014,156(5):981-987.

[8]StaniiéM,HaldJ,RasmussenIA,etal.Volumeandden-sitiesofchronicsubduralhaematomaobtainedfromCTimagingaspredictorsofpostoperativerecurrence:aprospectivestudyof107operatedpatients.ActaNeurochir(Wien),2013,155(2):323-333.

[9]JungYG,JungNY,KimEL.Independentpredictorsforre-currenceofchronicsubduralhematoma.JKoreanNeurosurgSoc,2015,57(4):266-270.

课题项目:遵义市红花岗区科技局

课题编号:遵红科合社字(2013)10号

课题名称:cox-2、PGE2、TGF-β1及Caspase3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