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问题探究

杨惋邱侯志勇

杨惋邱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侯志勇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成都610017

摘要:一直以来,英语语言研究者没有停止过对英文电影的关注与研究。电影片名,作为一部电影的“门面”,具有其独特的语言与艺术特色。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案例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现象做出了解释,以期实现电影片名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电影片名;汉译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

“电影片名的语言风格是言简意赅,结构简单(多用名词结构),生动形象,……”1,英文片名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和矛盾修饰法等等,从而使片名显得更加生动。

1.语言特色

英文电影片名的语言特色是言简意赅,结构简单。以电影故事的主角姓名、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或关键时间来命名的英文电影片名为典型。如:以电影故事的主角姓名命名,Lincoln《林肯》,Hugo《雨果》;以故事发生的地点或场所来命名,TITANIC《泰坦尼克号》,shutterIsland《禁闭岛》。

2.艺术性

一般说来,电影片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片名中巧妙的使用修辞手段。片名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矛盾修饰、对比、重复、押韵等。每种修辞手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CrystalHeart《水晶心》(比喻);MeanStreets《穷街陋巷》(拟人);TrueLies《真实的谎言》(矛盾修饰法);TheHawksandtheSparrows《大鸟和小鸟》(对比);LiarLiar《大话王》(重复);Fast&Furious《速度与激情》(头韵)。

3.文化性

电影都是特定时代文化和思想潮流相结合的产物。不少片名能较好地体现影片的文化性。比如:TheMisfits《乱点鸳鸯谱》;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

4.商业性

电影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艺术性,同时又是一种物质产品,具有商业性。作为电影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影片名在市场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电影片名的商业广告性因素要求片名能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激发观众产生观看欲望。

美国影片“GonewiththeWind”最开始被译作《飘》,虽然很具美感,但未能让人渴望先睹为快。这部片子后来被译为《乱世佳人》,集艺术性与商业性于一身,可谓英文片名汉译的成功之作,由此为“GonewiththeWind”这部影片带来了空前的票房收入。

二、翻译目的论

作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以原语为中心的对等理论的局限性。其提出者弗米尔认为,翻译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它从译文的视角出发,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2

目的决定方法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理念,即一切翻译手段与策略都由翻译的目的决定。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法则:“目的法则(Skopos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Rule)”3。其中,目的法则是译者要遵循的第一法则。

1.目的法则

翻译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目的法则为第一原则。亦即结果决定方法。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翻译要达到的目的来自翻译活动的发起者提出的翻译要求,包括译文内容、译文形式、译文风格、译文接受者等。

2.连贯法则

“连贯法则指的是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rence)的标准,也就是译文必须能让接收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3.忠实法则

“忠实法则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作者,也要对译文读者负责;翻译原则是要尽量求得与原文作者一致,不能离原作者的意图太远,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力求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在译文中达到一致”。5

三、翻译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目的论为英文电影片名汉译采取各种变通的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忠实还是背叛,直译还是意译,都是由电影片名的目的性来决定的。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忠”与“不忠”的抉择,都可以从翻译目的论中找到依据。翻译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影片的信息、文化、审美和商业四大价值的实现。

1.信息价值

好莱坞怀旧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译名可谓是电影片名翻译中的经典之作。《魂断蓝桥》英文名为“WaterlooBridge”,字面意思是“滑铁卢桥”,这样的译名表面上是对原片名作了忠实的翻译,其实不然。译名“滑铁卢桥”会被观众误以为是一部介绍滑铁卢桥概况的纪录片,而“WaterlooBridge”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魂断”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忧郁凄惨的基调。“蓝”字又为之增添了一丝凄美感,且中国观众对“蓝桥”一词不会太陌生。《西厢记》里记载有一位叫尾生的年轻人与恋人约定在蓝桥约会。尾生先到蓝桥,而就在那时河水突涨,尾生不愿失信于心爱的人,紧抱桥柱等候,最后被漫过的河水淹死。由此得来“尾生抱柱,至死方休”的典故。“蓝桥”翻译得甚是巧妙,中国观众一看便知这部电影的内容有关坚贞不渝、至死方休的爱情。既忠实于原电影的内涵,又向译语观众准确传递了信息。

2.文化价值

电影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样我们就必须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译名应用最自然、最习惯的语言,要考虑国人的语言习惯与文化接受能力,对原片名的内容与风格进行准确传达,实现影片的文化价值。

美国影片“21grams”有两个汉译名,一个是《21克》,另一个是《灵魂的重量》。在基督教,“21grams”指的是人在死亡的一瞬间身体重量失去的21克。“21克”蕴含的宗教文化对西方国家来说是不陌生的,而对国人来讲是不易理解的。显然,《灵魂的重量》更适合中国观众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3.审美价值

“词有其力、其音、其形、惟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句”。6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要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生动而美观的片名能吸引观众,传递美感,具有欣赏性。

汉语词汇的重要特征之一——四字词语是是体现片名形态美的一个重要翻译手段。它同样具备汉语中四字成语的典型特征,文字简洁精练,生动形象。例如第5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OrdinaryPeople”片名的翻译,直译为《普通人》,虽然忠实于原片名,但是没有艺术的美感,平淡无奇,不能吸引观众。后来有译者将之改译为《凡夫俗子》,既传达了情感意义,又增强了审美效果。

修辞手段作为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经常出现在英文电影片名中。汉译时应对这些修辞手段做对应的翻译处理,以重现原片名的“修辞美”。片名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矛盾修饰、对比、重复、押韵等。汉译示例如下:OneFlewovertheCuckoo’sNest《飞越疯人院》(比喻);SomeLikeItHot《热情似火》(拟人);TrueLies《真实的谎言》(矛盾修饰法);OldWivesforNew《旧宠新欢》(对比);

4.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法则。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使片名翻译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电影的票房收入。片名的商业价值的实现要求译后的片名能充分发挥影片的商业价值,起到广告宣传作用,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大程度的保障票房收入。

1996年上映的美国影片“TheRock”无论是大陆译名《勇闯夺命岛》,港译名《石破天惊》,还是台译名《绝地任务》都自然贴切,悬念十足,其中,“勇闯”、“夺命”、“破”、“惊”、“绝地”词组的使用成功地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翻译过程中的大胆创新在这部影片的汉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近些年,美国“man”字派影片在中国走红。为了实现影片的商业价值,中国的译者冠以“侠”派称号。比如“Batman”被译为“蝙蝠侠”、“Spiderman”被译作“蜘蛛侠”、“Ironman”的译名则为“钢铁侠”。这些汉译名不但忠实地传达了原片名的信息内容,也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票房,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翻译目的论影响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提出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活动,更好地传递影视作品的魅力。虽然电影片名翻译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实现商业价值,但是译者应该秉承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尽可能翻译出忠实、连贯且目的性明确的“好”的译名,切不可胡译者乱译。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电影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外语教学》2001(1)。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55页。

3.杨惋邱“浅议目的论指导下的我国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问题”,《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年。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第52页。

5.同上,第48页。

6.秦秀白《文体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3页。

作者简介:杨惋邱,女,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