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耿华云1林文静1吴陈臣1冯振军2(通讯作者)

(1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2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慢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探讨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关键词】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312-02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病因复杂,很难预测疾病的预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的基因第388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存在有单核甘酸多态性,这一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1],同时也与前列腺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2,3]。本文通过检测FGFR4基因的多肽性,研究其是否可以作为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指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外周血标本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22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9.82±12.28)岁。40例外周血标本取自健康体检正常志愿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0.78±12.48)岁。

1.2主要方法

rs351855的引物为:5′-GACCGCAGCAGCGCCCGAGGCCAG3′,5′-AGAGGGAAGAGGGAGAGCTTCTG3′。在20μlPCR反应体系中含0.2mMdNTP、0.5uM引物、1.5mMMgcl2、10×PCR缓冲液、1.2UTap聚合酶及200ng的DNA模板。PCR反应条件:95℃初始变性,5min,35个以下循环:94℃变性30sec,57~68℃复性30sec,72℃延伸45s。最后经72℃充分延伸5min。PCR产物经BstNI及Cac8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经3%的琼脂糖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后紫外线灯下观察电泳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临床资料分析

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

2.2FGFR4rs351855G/A基因多肽性的表达

rs351855AA在DLBCL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4%,在正常对照组中为10.0%,两者比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DLBCL组中rs351855GA及rs351855GG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rs351855AA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rs351855AA的表达与患者的AnnArbor分期、ECOG评分及IPI积分有关。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与性别、年龄、LDH值及B症状无关(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DLBCL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s351855GA/GG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似[4]。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是DLBCL预后不良的指标。有望在IPI的基础上,与rs351855AA是否表达相结合,建立一个更为高效的预后模式,将对指导DLBCL的治疗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XuW,LiY,WangX,etal.FGFR4transmembranedomainpolymorphismandcancerrisk:Ameta-analysisincluding8555subjects[J].EurJCancer,2010,46(18):3332-3338.

[2]LiuY,HeZ,FengD,ShiG,GaoR,WuX,etal.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polymorphismsandsusceptibilitytoosteosar-coma[J].DNACellBiol.,2011,30:1051-1055.

[3]WangW,SongH,LiuJ,SongB,CaoX.CD86+1057G/Apoly-morphismandsusceptibilitytoosteosarcoma[J].DNACellBiol.,2011,30:925-929.

[4]GaoL,FengZJ,LiQ,etal.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4polymorphismisassociatedwithincreasedriskandpoorprognosisofnon-Hodgkin’slymphoma[J].TumorBiol,2014,35(4):2997-3002.

作者简介:耿华云(1984-),女,山东聊城人,徐州医学院硕士,东昌府人民医院急呼吸科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冯振军(1979-),男,山东聊城人,临床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