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简小兰吴群林巧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让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面对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延长寿命。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64-03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替代疗法之一[1]。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透析的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消沉、恐惧等,从而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其中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测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78岁,平均(53.81±10.4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7~75岁,平均(52.66±10.21)岁,学历均在初中以上。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即未出现意识障碍及无精神病病史,智力正常[3],均在医院接受时常4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根据病情每周进行2~3次的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以及感染等现象,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既包括常规的透析前后护理、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护理、保持透析环境舒适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40例对照组患者早期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开展心理护理,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学测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此时使用SCL-90自评量表,每一个患者都会得到一份自评问卷,仔细阅读问卷上的说明,在现场自己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工作,填写完毕之后,立马回收,回收率100%。测评中有抑郁、恐怖、焦虑、强迫症、精神病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项目组合而成,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问卷做综合分析,对阳性项目、阳性均分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4]。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治疗前心理护干预,对治疗后进行详细的疗后注意事项和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讲解。

1.2.2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心理干预顺利进行的前提,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在业务水平上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其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专业服务理念,与患者交流时,应保证语言委婉、态度诚恳,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多关心、体贴患者,在感情和言行上认可患者的倾向,维持患者的独立人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沟通能力、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形式,充分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和规范性。避免使用命令、责备的口气,导致患者产生自卑、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治疗和疾病的恢复[5]。

1.2.3加强健康宣教:透析护士是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由于许多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能充分认识,常出现不配合治疗甚至要放弃治疗,长期反复的依赖透析机来维持生命使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往往会出现抑郁、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甚至绝望等心理变化,他们不愿与人交往,严重时有轻生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应要细致观察患者的言行及时发现患者可能潜在的心理问题,不论是透析期间还是透析间期要鼓励患者及时反映身体的变化,及时打消患者的消极念头,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最终缓解病情。让其懂得只有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挽救生命。护理人员可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如:建立科室健康宣教栏、发放健康宣教册、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召开肾友会,透析过程中随时口头教育、建立医护患微信群,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鼓励患者间交换思想,互相倾诉感受,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医护人员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最佳治疗方法,如何控制饮食,血管通路的保护等,提高患者的认识,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一些有着积极心态的患者树立榜样,献身说法,增强患者信心,得到除医护人员和家属外的关爱,满足归属感,进而得到温馨的人际关系。

1.2.4和病人家属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情况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和家属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与患者家属交谈过程中应保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语气柔和,理解患者的困难和经济压力方面遇到的问题,站在家属的立场分析问题,取得家属的信任[6]。家属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医院探望患者,避免患者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参与一些户外活动与户外康复锻炼,适当参加一些联谊活动比如聚会、郊游等,以此可以开扩心胸,多吸收一些信息并扩展自己的生活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并指导家属如何开展心理护理,共同与患者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身体状况。

1.2.5鼓励患者回归社会:患者长期每周2-3次往返医院进行透析治疗,脱离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产生很多心理问题,护士及家属要肯定患者生存价值,帮助其重新制定生活目标,尽快使患者从自卑抑郁中走出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条件允许重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体会充实与快乐,以体现自我价值,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保持平和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4]。

1.3评价指标

用国际通用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根据SAS表判定患者焦虑情况,>50分为存在焦虑状态,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2]。根据SDS表判定患者抑郁情况,判定方法同SAS。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后,SAS、SDS量表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心理护理后的SAS、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是国内外广泛应用可靠性和一致性较好的一个测量心理障碍的量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透患者的心理健康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透患者除有较多的躯体化焦虑症状外,较为突出的是抑郁症状,而尽早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每周2~3次的血液透析,医护人员是患者除家属外接触最多的人员,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外,尚需要学会运用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7],针对不同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从烦恼和焦虑中解脱。常规护理干预仅仅对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但对于患者的心理紧张、焦虑的情绪不能够良好的缓解,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因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透析治疗,因此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较容易导致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措施的落实。本文中对在我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联合心理干预,联合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合并症和不良情绪均显著优越于常规治疗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于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增加护理满意度、降低合并症和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增加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云萍,薛小玲.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2-1064.

[2]赵晴.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23.

[3]卓少贤,阮礼茹,王小宏,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D].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65-568.

[4]高金姣,李怀富,阮国锋,等.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184-186.

[5]杜永玲,杨金芳,涂岩.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1,39(1):101-104.

[6]陈招娣,杨曼.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3(12);226.

[7]王晶,陈艳霞,胡艳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