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研究

李林林

李林林

(山西省阳城县肿瘤医院山西晋城0481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其认知功能表现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认知功能良好,观察组患者则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特征,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内囊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额叶、枕叶、颞叶、皮层与皮层下等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中动脉供血区与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针对额叶、左侧颞叶、皮层及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梗死病灶患者需尽早开展认知功能筛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病灶部位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86-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复杂原因所形成的局部脑组织血运障碍,诱发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病变或坏死,进而极易导致神经功能缺失。近年来,临床研究已指出认知功能障碍在发病患者中最为常见[1],不仅会严重抑制其治疗恢复效果,对患者远期生活状况也会形成显著影响。为进一步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将不同认知功能表现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开展了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包括溶栓、改善循环、脑保护、抑制血小板集聚、调脂稳斑等),排除存在影响精神与认知等功能的脑神经疾病史者,以及严重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对照组(认知功能良好)51例与观察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44~73岁,平均(61.2±5.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6~74岁,平均(61.1±4.7)岁。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认知功能评估采用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主要包括语言与操作等测验模式,各项测题均采用二级评分制,测得全量表智商(FIQ)≥90分者为认知功能良好,<90分者提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最终评估认知功能良好患者51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4例。

1.2.2MRI检查采用飞利浦1.5T高场强磁共振机,所有患者均于发病72h内开展头颅MRI+MRA检查,明确责任病灶及责任血管。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脑梗死解剖部位比较

两组患者的内囊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额叶、枕叶、颞叶、皮层与皮层下等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额叶、左侧颞叶、皮层与皮层下等部位的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

2.2两组患者大脑动脉供血部位的梗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大脑动脉供血部位的梗死率比较[n(%)]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病情进展与预后康复均存在严重影响,合理控制认知障碍发生率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问题[2]。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但综合既往研究结论分析,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①皮层下区域与皮层失联;②患者在强烈刺激下,应激机制导致患者产生类似休克症状,认知功能发生可逆性抑制导致障碍;③脑梗死症状发生后,脑动脉闭塞或狭窄阻塞血液关灌注,导致脑组织缺血,神经细胞在缺血情况下活跃度下降,脑代谢率降低,进而诱发患者思维状态迟缓,逐渐形成障碍。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51例认知功能良好与44例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病灶部位评估,经研究结果观察可见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额叶、左侧颞叶、皮层等部位的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笔者分析其原因同脑皮质纤维排列存在密切关联,因大脑半球前部与左侧位置更易发生5-HT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损害情况,导致该部位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大脑皮层是人类感官功能的主要控制部位,一旦此处发生梗死情况便会直接影响其基本认知功能。同时,研究进一步发现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认知正常患者,其原因多为中动脉供血区功能有关,该部位承担内囊后肢、内囊膝部、外囊、丘脑、壳核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给作用,而大部分脑组织均承担基本认知功能任务,进而在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梗死后会严重抑制患者的正常认知功能。通过研究结果总结,笔者认为临床确诊急性脑梗死后可根据其病灶分布位置对患者进行划分,对于容易诱发认知功能患者持续采用相关量表开展评估,一旦发现认知障碍则立即给予早期干预治疗,以确保其预后康复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针对额叶、左侧颞叶、皮层及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梗死病灶患者需尽早开展认知功能筛查,以避免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涛,郝姜蕾,魏宏世等.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38-441.

[2]何奕涛,郭毅.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5,36(11):1678-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