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合理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周宇萍

周宇萍

(溧阳市别桥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321)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广大体育教师正在努力探索如何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是成功的体育课,而不必重视运动负荷。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合理;运动负荷;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保持适宜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以合理的运动负荷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增强学生体质,把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正确认识理解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由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两部分组成。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下体育课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运动量和强度实际上在增加,但强度比过去有所减少。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把每节课的运动负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的依据

1.适应性的原理

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量与强度过小,引起机体的反应也小;反之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过大,超过了机体适应能力,会对身体健康不利,甚至陷入伤病的危险状态。身体锻炼负荷的确定要从锻炼者的身心状况出发,逐步提高要求。一般来说,由于新参加身体锻炼的人起点较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获得的效果比较明显。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大多数身体活动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所以对他们的身体锻炼要求也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如耐力跑的距离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长,跑速也相应提高。青少年儿童从事身体锻炼的适应能力比成年人强,因此他们身体锻炼负荷的提高幅度一般大于成年人。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身体锻炼负荷的提高也应慎重。

2.人体生理的超量恢复原理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平才能得以恢复。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的超量恢复,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增强。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高矮胖瘦之分,身体素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我们人为地为他们制定统一的标准或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没感觉到累而有的学生却吃不消,这样的锻炼或练习效果肯定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地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地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

2.根据授课类型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而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3.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运动负荷

由于教学内容、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步运动强度较大,体操运动强度比较小。活动过程中对心肺机能的作用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练习与间歇的时间和内容。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他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4.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开学前期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使学生慢慢适应,以后逐渐增大。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

5.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运动负荷

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参考文献:

[1]周登高.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02).

[3]顾渊彦.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有待完善[J].体育教学,2007,(02).

[4]顾珍芳.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J].体育教学,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