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雁玲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在行小梁切除术之前接受药物治疗,直至眼压下降到正常水平;后者在持续性高眼压的状态下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无论是在眼压正常还是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展开手术治疗时,可将患者治疗时间大大缩短,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应尽早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展开小梁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8-02

作为临床眼科中一项较为常见的疾病,青光眼指的是由眼压增高导致的视盘凹陷及视野缺损的一种病变,倘若未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就有可能使得视力进一步受损,甚至还会引起失明[1]。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时,有的学者主张先控制患者的眼压,待降至正常水平后再展开手术治疗。但实际上,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一些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依旧未能下降,严重损害了视神经,使其视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2]。因此,为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有效保护,争取足够的手术时间,本实验对部分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展开了小梁切除术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76岁,平均(42.7±2.6)岁;眼压平均为(21.8±2.0)mmHg。观察组(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78岁,平均(43.4±3.1)岁;眼压平均为(46.1±2.8)mmHg。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均为单眼发病。除术前眼压外,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之前接受药物治疗,直至眼压下降到正常水平;观察组则在持续性高眼压的状态下采取小梁切除术。其中手术操作具体如下:

在术前半小时内,向患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待进入手术室以后,向患眼滴入爱尔卡因滴眼液,以达到表面麻醉的目的,随后按照1:1的比例将0.75%的布比卡因与2%的利多卡因混合,对患者展开球后麻醉,并对其眼球进行间歇按摩。5min以后,在显微镜的指导下,在患眼角膜边缘内侧的1mm处做一个穿刺口,为将眼内压降低,需缓慢放出房水,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接着以穹隆部为基底,做结膜瓣,缝线上直肌后固定于眼前,然后巩膜的表面展开灼热止血操作,并将角膜的边缘作为基底,做一个巩膜瓣,规格为1/2巩膜厚度,(4×4)mm2,再用眼平衡液对术野进行冲洗。随后,从巩膜瓣下与角巩膜边缘相距3mm左右的睫状体扁平部展开穿刺操作,将玻璃体腔内约0.6ml的积液缓慢抽出,接着将(1.5×1.5)mm2的小梁组织切除,然后再切除虹膜周围组织。将前房重建好以后,用尼龙线作巩膜瓣进行可拆褥式缝合2针,结膜瓣进行包埋缝合2针。术后,在患眼球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与2万U妥布霉素,并展开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随访1年后,患者没有应用其他治疗药物,眼压水平不超过21mmHg;

有效:患者眼压水平不超过30mmHg,或在用药以后,眼压被控制在21mmHg以下;

无效:患者眼压水平超过30mmHg,用药治疗后依旧超过21mmHg。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时间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与100.0%,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平均为(5.3±1.6)d,与对照组的(8.6±1.4)相比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浅前房的有3例,前房积血2例,虹膜睫状体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在经过一定的对症治疗后均全部消失,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中,发生浅前房的有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分析数据可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

2.3两组患者滤过泡情况

在滤过泡情况方面,观察组中31例为Ⅰ型,12例为Ⅱ型,0例Ⅲ型,2例Ⅳ型;对照组中,32例为Ⅰ型,13例为Ⅱ型,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分析以前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青光眼患者,如果在其处于持续性高眼压的状态下展开手术治疗,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此类疾病,临床应先使用药物,待患者眼压下降到正常水平以后,再施行手术操作[3]。然而实际上,有的青光眼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其眼压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此时如果依旧没有展开相应的手术治疗,那么患者的病情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并严重损害到视神经功能[4]。在高眼压状态下,眼组织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究其原因,主要为再灌注以及缺血方面的问题,当眼压过高时,极有可能使得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对视力造成非常大的损伤,因此,当青光眼患者处于持续性高眼压的状态时,临床应对其眼压进行积极控制,并尽早采取手术操作[5]。

在本实验中,于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眼压正常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显示,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无论是在眼压正常还是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可将患者治疗时间缩短。

综上所述,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对青光眼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可将其治疗时间大大缩短,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应尽早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展开小梁切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慧君.PACG持续性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02):346-348.

[2]陈凯.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临床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03):127-128.

[3]张静慧,张丽萍,左朝晖,等.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附19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2,49(30):78-79.

[4]王志燕.小梁切除术治疗36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81-82.

[5]尹宝存.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