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交融,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情趣交融,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康鸿雁

康鸿雁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以达到与作者、与文本情感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即“授之以渔”,“教是为不教”,适时地引导,适度地帮助,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搏击于知识海洋,达到“学是为不学”的目的。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而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有助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今后更好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阅读前——激发情趣,走进语篇

实践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话题,他们就能轻松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话题,就会在语篇的理解上出现障碍。因此,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走近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激发情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因此,我们在语篇教学导入时通常考虑三种:导入型问题从学生经验出发,紧扣话题;铺垫问题呈现阅读背景图式消除语篇语言理解上的障碍;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语篇和插图、标题后提出的问题,推测语篇大意。

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季节”一单元的语篇,在引导学生阅读前,老师让学生与自己一起欣赏四季美丽的风景图片,合作朗诵有关春、夏、秋、冬的小诗。如:Spring,spring,Springisgreen.Springiscolourful.Icanflykitesinspring.Icangohikinginspring.Spring,spring,Ilovespring.Summer,summer,Summerisred.Summerishot.Icanswiminsummer.Icaneatanicecreaminsummer.Summer,summer,Greatsummer,Ilovesummer.etc.这样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有节奏的朗读,感受小诗的内容与境界,为文章春、夏、秋、冬等段落的阅读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阅读中——理清思路,理解语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帮助引导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明晰语篇的框架。英语阅读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理清语篇的思路,明晰语篇的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1.情趣任务,激发思维灵感,提供体验机会。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有情趣的任务活动,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许多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带着有趣的任务去阅读,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如:(1)给语篇取个小标题;(2)回答与语篇相关的几个问题;(3)联系上下文猜几个生词的词义;(4)判断与语篇相关的句子等等。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2.头脑风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3.提纲挈领,逐步渗透重难点句子与短语。

在阅读教学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单词句型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词组:helptheguestsfindtheirway.可先通过一段话让学生利用语境猜一猜guests的含义,然后通过课件向他们展示这两位游客迷路的场景和旅游团所在位置的平面图,让学生在帮助游客的过程中掌握这词组的意义和助人的乐趣。

4.循序渐进,让学生感知、理解并运用。

感知是读者对书面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如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出示了他们熟悉的歌星,不熟悉的生词,以及相应的选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想法:IthinkZhouJielunisasinger.Hegoestoworkbycar.等等。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运用的环节,让他们扮演单位的负责人,根据读取应聘人员的信息来为所属单位选择合适的人员。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进一步体现阅读的意义。

5.通观全文,整体理解语篇。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我们不能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语境中剥离出来,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在阅读过程中,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三、阅读后——有效延伸,提升语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

1.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

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2.选择生活化的拓展语篇

许多调查表明,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通过阅读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作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选择文化味浓的拓展语篇

一篇好的阅读材料,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而喜闻乐见的、画面丰富、有悬念的内容,如小故事、连环画、商标招牌、广告、邮件等,这些材料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知道学生具备哪些能力,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多用反复的单词、句型来组织文章。在难度的处理上,注重难点渗透的层次性,将难点分解,分步呈现,逐个突破。

4.及时有效地反馈阅读结果

及时有效地反馈语篇阅读的结果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并委任一些阅读组长,让课外阅读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反馈,让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与感受。

总之,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英语的规律,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做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做到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生就会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就会摒弃逐词、逐句的阅读习惯,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