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护理干预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分析

唐英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240例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模式,观察组120例患儿接受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减少或者避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护理干预;危重新生儿;肠胃功能障碍;改善作用

胃肠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当前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工作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其治疗难度大,必须尽早发现和采取适当方法治疗、护理,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展,保护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1-2]。对本院收治的240例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新生儿采取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240例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20例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中男72例,女48例;足月儿78例,早产儿42例;日龄0—8天,平均(3.5±1.0)d;体重2000g到4130g之间,平均体重(3160±240)g。原发病:早产儿14例,新生儿硬肿症9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2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病2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68例,女52例;足月儿75例,早产儿45例;日龄0—9天,平均(3.2±0.9)d;体重2050g到4115g之间,平均体重(3152±256)g。原发病:早产儿15例,新生儿硬肿症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19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病23例。经随机分组后,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日龄、体重等项目都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之间可以比较。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危重新生儿诊断标准,参照中华急诊医学会制定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3],均确诊为危重症新生儿,排除胃肠道畸形等疾病患儿。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诊断符合《小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标准[4],在原发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肠鸣音消失或者减弱,呕吐并出现咖啡样呕吐物,出现便血情况。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采取保暖、吸氧、禁食、肠胃减压、肛管排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在常规禁食1-3天后给予患儿胃肠外营养,在病情稳定后开奶,并逐渐地增加奶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洗胃。轻、中度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入院后0.5h以内采用37-39℃1.4%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注射用量为每次5—10ml,连续抽洗3—5次。在抽洗过程中对患者也有要求,必须保持左侧卧位姿势,洗出液清洁后留存10毫升左右在胃里。对早产儿要用40摄氏左右的温盐水10毫升进行灌肠,或用开塞露2—3ml注入肛门。②非营养性吸吮。在婴儿出生6—24h内给予橡皮奶嘴吸吮,吸吮时间5分钟左右,不宜超过10分钟,每2—3h一次。③早期微量喂养。在患儿洗胃结束2h后若无腹胀或呕吐等现象,可进行少量母乳喂养,喂养量标准以婴儿体重为准,从1ml/kg开始,根据患儿情况慢慢增加,每天最多不超过10—12ml/kg,3h左右喂奶一次。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喂奶量可增加至每天20ml/kg以内。④行为刺激。对患者进行行为刺激,主要包括舌刺激、口腔刺激、口腔按摩等,整个按摩过程要注意卫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采取轻柔手法,避免刺激过度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整个治疗起反作用。⑤抚触与腹部按摩。每日对患儿进行2次抚触,每次15分钟,并在喂奶后1h进行;每天对患儿腹部按摩2—4次,每次10分钟左右,每次间隔2h左右,切忌在刚喂奶后进行腹部按摩,至少需要间隔1h以上,并观察患儿腹胀情况。

1.4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新生儿呕吐时间、腹胀时间、每日增加奶量、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时间等。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若P<0.05则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比较,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发病,并且治疗难度大,其病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与患儿的特殊生理结构、早产、感染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同时新生儿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体重低、抵抗力差、护理要求高、家属干预多、自身表达能力差,导致其治疗和护理难度大大增加。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很高,对护理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经本次研究,发现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明显不同,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下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比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儿要差,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新生儿呕吐时间、腹胀时间、每日增加奶量、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时间都明显缩短(P<0.05)。实践证明,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4]。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对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覃金月.护理干预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5,28(6):135-138.

[2]张伟青,黄凌雁,彭晓芸,等.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护理干预[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4):407-409.

[3]何秋颖,闻德亮,孙梅.低出生体质量危重新生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2):149-150.

[4]张晓影.防止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护理干预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