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国维“境界说”与席勒美学的联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论王国维“境界说”与席勒美学的联系

邓佳欣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401331)

摘要: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更多体现的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但追根溯源,从“境界说”的构成因素以及结合方式来看,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基本思想是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理论。

关键词:王国维;席勒;境界说;自然与理想的结合方式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早年受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影响,将西方美学、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哲学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树一帜,有着自己风格的美学理论。王国维早年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也成为后世研究者探讨其“境界”理论来源的直接线索,如缪钺先生、叶嘉莹先生、佛雏先生等人都曾在各自的著作中将“境界说”与叔本华的美学理论联系起来。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没有将王国维美学接受历程的变化这一因素考虑在“境界说”的分析之内。《人间词话》作于1907-1908年间,而王国维在1905-1907年,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他在此期间写的《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人间嗜好之研究》、《文学小言》和《屈子文学之精神》都体现了席勒的美学思想,而且王国维也赞同席勒“诗歌是描写人性”的文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情感是诗歌的主题的观点,这在《人间词话》中也有体现。因此,从创作《人间词话》时作者所推崇的美学思想入手,《人间词话》应从席勒的美学理论进行分析。

一、诗词以“境界”为本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这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而其中体现的“境界说”不单强调诗人的主观精神,还强调要统筹周围世界,同时王国维认为“然词乃抒情之作,固尤重内美”,他对“内美”的强调又体现了席勒“人性统一和完美发展”的美学理想,而这“境界”又可细化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与席勒对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划分颇有相似之处。

(一)“有我之境”

王国维对“有我之境”的定义是:有我之境中,诗人用自己的心、眼来观看外物,诗中所描写的物境都带有诗人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在自然景物上,通过物将自己的情怀、理想放大抒发出来,这与席勒的“感伤的诗”有相同之处。

席勒说:“自然造就素朴的诗人,寻求自然造就感伤的诗人”,也就是说感伤的诗人与自然是持有一种对立的态度的,感伤的诗人依托于自然,同时又在自然中寻求,他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说诗人的作用,即感伤诗人的作用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表现或显示理想,这句话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是相呼应的,感伤的诗侧重于主体理想的表达,而“有我之境”的诗也都是蕴含着诗人理想的抒发。

此外,席勒认为感伤诗人的感受方式是两个互相冲突的感觉和力量在诗人身上留下的印象,这两个互相冲突的感觉分别是有限看的现实和无限看的理想。感伤的诗人通过有限的自然对象抒发自己无限的思想、理想正如“有我之境”中“物皆著我之色彩”,把诗人的情感移植到自然对象上,并且自觉主动地把对象从有限的境界提升到无限的理想境界。

(二)“无我之境”

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从《人间词话》整本书中的内容来看,我们可知王国维是提倡“无我之境”中“有我”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境界不仅需要描写真景物,还要描写真感情,否则就会使文学作品流于轻浮虚伪,称不上有境界,而且在《人间词乙稿序》说:无我之境虽然侧重于描写景物,但其中也蕴藏着诗人的感情、理想。“有我”与“无我”时常互相交错,可能二者在诗中会有轻重笔法之分,但却不存在二者其一有偏废的现象。

“无我之境”中的“有我”不仅要表现自然之神理,还要表达诗人的理想,这明显是受到席勒“素朴的诗”的观念的影响。“素朴的诗”即“模仿自然”的诗,诗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素朴诗人自然地表现着现实,尽可能完美地模仿着自然,同时又在主张模仿自然的现实性时肯定主观情感和感性事物的价值。席勒认为自然赋予素朴诗人一种能够以完整的、独立的、统一的形式并按照人的实质在现实中表现人性的能力。,这与王国维“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观点是相似的,人与自然在诗中以表现人性为目的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达到了借写自然对象之形式表达诗人理想之内容的统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无我的境界,人只有在静中才能达到。这与素朴诗的效果是相同的,素朴的诗人只限于模仿现实自然,素朴的诗中描绘的对象是一种单一的形象,因此素朴的诗所给予我们的印象也就不是非常强烈,而是一种素朴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状态下显现的宁静、纯洁和愉悦的感受。所以,用席勒的素朴的诗的概念来解释“无我之境”的诗是贴切的。

二、自然与理想的结合方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表示:自然万物,都是相互牵制,相互关系的,但将其用于文学创作和美术创作中,诗人所写的自然物景就脱离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关联,所以说写实家也是理想家,虽然在进行文学创作中难免会虚构意境,但文人虚构的对象是来源于自然现实中的,即使是虚构也要遵循自然中固有的法则,所以理想家也是写实家。这表明“境界说”的核心内涵便是自然与理想的统一,世间没有纯粹的写实之诗,也没有纯粹的理想之诗,诗歌在提升自然对象境界的同时必须要服从自然对象有限境界中的法则。

(一)“造境”和“写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二则中提到“造境”和“写境”这两个新名词,“造境”是诗人在通过对现实生活细致的观察后,通过浪漫的手法勾勒出的美好事物,从而通过这带有虚幻艺术手法的美好事物若隐若现的展现诗人自己的宏图之志,“写境”是诗人对现实自然的“本貌”重现,而在再现的过程中又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这两者是王国维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创新,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这与席勒“自然与理想相结合”的人本主义美学观是相通的,席勒认为人的本质在于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诗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完美地展现人性,“造境”与“写境”都蕴含着诗人的理想,展示着人性。

(二)“生气”与“高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深入物景之内才能使诗有“生气”,出乎物景之外才能使诗赋“高致”。王国维的“生气”是指文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宇宙和人生,在文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它们与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只有将这些情感色彩全然描绘出来,才能使得作品有生气,而这也正如席勒美学主张的“自然”,即在描绘自然对象时努力达到其有限境界;“高致”是指文人用超脱、高雅的目光来看待世间万物,世间万物不过都只是浮云,这就如席勒美学主张的“理想”,即将有限境界创化为理想的无限境界,实现诗人的任务——使人性从一切偶然的障碍中解放出来。

王国维在“境界说”中提倡“有我”与“无我”的统一、自然与理想的结合,这与席勒的审美标准——理想中的优美人性,即素朴性格和感伤性格的诗的结合是相同的。席勒认为:只有素朴性格和感伤性格结合起来才能使它们各自所特有的的限制和问题消失,只有两种性格结合起来的诗歌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其内部的矛盾才越少,这样的诗有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自然与理想的统一结合才能表现完整的人性,才能使诗更有意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张与席勒人本主义诗歌美学相同的理论,即诗歌要实现自然与理想的统一,主张诗歌的“真”。当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便直接通过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形成“无我之境”;当诗人不能感受到统一时,他便寻求自然,通过自己理想的表现来反映自然,从而形成“有我之境”,而这两种不同的境界的结合方式也体现着席勒的“自然与理想的结合”观念。所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多的应该从席勒美学观入手去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德]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A].张玉能编.席勒美学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96-360.

[3]肖鹰.自然与理想:叔本华还是席勒?——王国维“境界说”思想探源[J].学术月刊,2008(40):93-101.

[4]石岩.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由《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看席勒的文艺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52-54.

[5]肖鹰.被误解的王国维“境界说”——论《人间词话》的思想根源[J].文艺研究,2007(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