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利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刘玉玲

◆刘玉玲山东省宁津县保店中学253419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使教师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之路,为学生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一、“学案导学”的特点

1.简便易学,便于操作。

2.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不再重复演义课文,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4.课堂容量增大,使课堂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学案的形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有效的工具。那么,要想完成一篇好的学案,准备与形成的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只凭一位教师的备课来准备学案的话,可能很难做到既全面准确又提升扩展。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完成学案,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个人备课。在此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个人备课,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集体备课交流。在此过程中,由学科组长对知识点进行概述,再由各位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补充交流,资源共享,最后选择最重要的知识点、最优秀的切入角度、最有效的拓展训练作为学案内容,并形成初稿。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查找不足进行修改,补充更好的内容充实学案,最后形成我们使用的学案成稿。

三、学案的使用

1.课前下发学案,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2.教师利用“基本训练”部分的内容,考查上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这样便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点,然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3.学生根据“尝试作业”部分的内容自学课本,要求学生把自学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4.通过“合作讨论”部分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通过“达标检测”环节,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完成学案上相应的题目,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四、感受与思考

1.“学案导学”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了学生。学案的使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认识的主体、思维活动的主体、认知过程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极大地调动了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实际、新颖的学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能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所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探究,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不同答案的存在,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路标。根据学案,学生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看了学案,学生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无疑就提高了课堂听课的效率。

2.编写、使用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

(2)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中产生的新生事物,我们认识尚浅,经验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