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儿家属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儿家属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李凤叶

李凤叶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膜透析患儿家属中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肾脏内科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0例患儿的家属,采用口头讲解,图文展示,工休座谈会,视频放映等系统性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儿家属进行培训,并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结果:2016年1~6月健康教育前患儿家属的专科知识掌握率为76%,腹膜透析操作熟练率为74%,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70%,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患儿家属的专科知识掌握率为100%,腹膜透析操作熟练率为96%,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98%,(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腹膜透析患儿中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腹膜透析顺利进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自护能力。

【关键词】健康教育;腹膜透析;系统化;患儿家属

【中图分类号】R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88-02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儿童的肾替代治疗首选的治疗方式,整个过程是由病人或者家属进行操作[1]。儿童生活中部分或全部依赖于家长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儿童疾病治疗中家属参与、家庭参与的重要性。患儿家属需掌握腹膜透析正规操作,并了解一定的应急处理知识,提高依从性,这样能够降低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2-3]。不同的家庭,家属接受能力的不一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照护,因此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儿家属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目前,国内对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成人领域,没有针对儿童腹膜透析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科腹膜透析患儿家属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肾脏内科行腹膜透析治疗的20例患儿的家属。入选对象共20人,年龄29~52岁,平均年龄34.6岁。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小学5人,初中4人,高中7人,大学4人。家属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

1.2研究对象的纳入资料标准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由患儿家属在腹膜透析置管同意书上签字。患儿腹膜透析操作均由患儿家属自行完成。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心理教育慢性肾脏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患儿及家属易出现焦急、悲观、绝望等心理状态,此时这些状态将影响家庭生活,针对患儿及家属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多于患儿及家属交流,鼓励患儿及家属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强调腹膜透析的重要性,多讲解成功的例子,让患儿及家属重拾对疾病抗争的信心,可请对腹膜透析操作有经验的患儿及家属现场讲解,介绍相关经验,消除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

1.3.2操作教育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儿童腹膜透析操作,并制定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讲解,演示,视频放映等方式对患儿家属讲解腹膜透析的正规操作,腹膜透析操作间清洁、干燥、通风,操作前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空气消毒。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禁止换液时污染无菌端口。换液期间,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并且观察腹透液的颜色及通畅度,记录换液的量及一般情况。然后护理人员要亲自示范标准的换液步骤:准备→连接→引流→冲洗→灌注→分离[4-5],帮助患儿家属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规范。

1.3.3导管教育出口处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患儿于腹膜透析置管术后两周内不得洗澡,两周后洗澡时也不能盆浴,只能在洗澡袋的保护下进行淋浴,且每次浴后必须进行换药[6]。如果切口出现渗液、损伤、感染或出血,一定要及时就医处理。导管需固定完好,避免过度牵拉腹膜透析置管,固定时要顺着腹膜透析导管和外接短管的自然走势,不要扭曲、弯折。

1.3.4并发症教育

(1)液体引流不畅及导管堵塞

发现腹透液引流不畅,首先检查导管有无受压扭曲,指导患儿变换体位,多翻身,左右翻动,可让患儿下床走动,让其自己晃动腹部以利于腹膜透析液的引流,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使用轻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并增加肠蠕动。灌入时加压,挤压腹透液袋,可使用无菌空针抽腹透液20~30ml从腹膜透析管快速注入,不回抽,反复多次,经处理后无效,需拔除腹膜透析管,重新置管。

(2)腹痛

将透析液温度加热至37℃左右,根据患儿对腹透液的温度可进行适当的调节。腹膜透析操作时,灌入及放出的速度不宜过快。进液时,降低腹透液的高度,用夹子调节速度。放出腹膜透析液时,不应放的太空,废液袋的位置不可过低。如患儿出现疼痛,应暂停腹膜透析操作,嘱患儿深呼吸,放松身体,或给患儿看书、放电视等转移其注意力。

(3)腹膜炎

每日测量体温,如发现腹膜透析引流液浑浊,伴有发热,无腹痛或轻度腹痛,应立即将浑浊的腹透液保留返院送检,用腹透液连续冲洗腹腔3~4次,直至引流出的腹透液外观接近清亮,密切观察腹膜透析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若反复治疗无效后,应考虑拔管,加强患儿的饮食指导,提高自身抵抗力。

1.3.5饮食教育腹膜透析患儿每日蛋白摄入为:1.0~1.5g/(kg·d),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瘦肉等,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鼓励患儿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以防止高胆固醇,如出现水肿、少尿者应限制食,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多食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少食虾、动物内脏等含磷高的食物。指导患儿尽量在放出腹透液后进餐,以增加食欲。

1.4效果评定

对比家属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1.4.1腹膜透析知识评价方法在家属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发放调查表,调查表从专科知识讲解、操作熟练度、并发症的处理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标准分为合格、不合格。考核评估表一共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患儿家属的考核包括两个方面:(1)腹膜透析操作考核:由专科护士进行考核,总分100分,考核总分≥80分为合格;(2)腹膜透析理论知识考核,总分100分,考核总分≥80分为合格。

1.5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家属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率

家属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患儿的腹膜透析是否顺利进行,与患儿家属能否掌握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正确的护理操作息息相关[4]。本次研究中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患儿家属关于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结果发现家属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率比较有差异(P<0.05)。我们分析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增强患儿家属对患儿腹膜透析的信心。

健康教育中主要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讲解,工休座谈会,视频放映等方法。教会患儿家属腹膜透析的正确操作,患儿病情的观察及简单的应急处理知识[5]。健康教育培训根据患儿家属不同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分段进行。将腹膜透析健康教育知识以及腹膜透析中常见问题制作成小册子,分发给病人家属。患儿出院后,将进行电话随访,建立腹膜透析患儿家属微信群,随时与患儿家属沟通,解答患儿在家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腹膜透析的顺利进行[6]。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设置,加上结合图文、视频放映等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更好的调动患儿家属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患儿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建立腹膜透析患儿家属微信群,加强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随时解决患儿家属在腹膜透析中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患儿家属对系统性健康教育模式较满意,增强了患儿家属对患儿腹膜透析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邓慧,季红.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4(24):158-160.

[2]孔慧,姜玲.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11):2966-2967.

[3]刘颖.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的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5,28(4):986-988.

[4]张细梅.知信行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氧疗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11):121-122.

[5]张丽军.知信行理论在儿科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5):156-157.

[6]伍娜.知信行理论对氧气雾化吸入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7(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