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快速培养及应用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快速培养及应用价值探究

周世环

周世环

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快速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18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MP-IgM检测,分析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和病程的分布情况,比较咽拭子快速培养和MP-IgM检测的阳性率。结果:MP-IgM检测、咽拭子快速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22.8%(P>0.05)。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的MP-IgM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年龄≤1岁和2-6岁的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病程≤7d患儿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率高(P<0.05),病程>7d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的操作简便、安全性可靠,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

肺炎支原体(MP)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以独立存活,感染机体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本病以儿童为多发人群,有较高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亦可造成患儿心肌损害[1]。临床上,MP咽拭子培养和MP抗体检测是诊断MP感染的重要方法。对于实验室检查而言,早期MP感染的诊断尤为关键,但疾病后期血液MP-IgM的阳性率高,不利于早期诊断[2]。MP咽拭子培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多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象,通过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比较和观察,重点探究了咽拭子快速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180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或伴有腹痛、呕吐、皮疹等疾病症状,X线检查提示肺纹理增粗或有片状影。其中,男患儿104例,女患儿76例;65例年龄≤1岁,87例年龄2-6岁,28例年龄7-12岁;102例病程≤7d,78例病程>7d;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炎44例,大叶性肺炎46例,支气管肺炎90例。

1.2方法

1.2.1咽拭子快速培养

清晨患儿洗漱、进食之前,使用经无菌生理盐水浸润的咽拭子在口咽部采集分泌物,30min内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判定标准[3]:培养基液体颜色由红转黄为阳性,24h后培养液颜色不变或无沉淀物质、蓝色颗粒为阴性。

1.2.2支原体IgM检测

采用胶体金法进行MP-IgM检测,试剂加样端先后加30μl血清和80-100μl样本稀释液,10-20min对结果进行观察。判定标准[4]:反应板孔中C、T端各出现一条红线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情况

MP-IgM检测阳性患儿45例(25.0%),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患儿41例(22.8%),MP-IgM检测阳性率和咽拭子快速培养阳性率的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的分布情况

MP-IgM检测年龄≤1岁患儿的阳性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咽拭子快速培养年龄≤1岁患儿的阳性率最高,2-6岁患儿的阳性率最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

3讨论

MP是原核细胞微生物,缺少细胞壁,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存活。MP感染具有致病性,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小儿是MP感染的高危人群,全年均可发病,主要经飞沫传播,潜伏期为2-3周。由于初期MP感染缺乏典型症状,有较高的误诊率,同时抗生素药物滥用会增强耐药性,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因此,早期检测MP感染,合理指导用药治疗方案,避免重症感染发生,对患儿身心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采取咽拭子支原体快速培养、支原体MP-IgM检测等方法诊断MP感染。MP感染患儿疾病症状出现1周后,可检测出血清IgM,其浓度在通常10-30d内可以达到最高水平,12-26周后开始消失,同时年龄、时间因素可对MP-IgM阳性率产生影响[5]。一般来说,MP感染第1周内进行支原体MP-IgM检测的效果不理想,阳性率较低。咽拭子快速培养可为含酚红、葡萄糖、胎牛血清、抑菌剂MP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条件,葡萄糖分解产生氢离子,可使培养液由酚红转黄色、培养基pH值降低。实验室检查中,采用恒温培养箱对样本孵化24h即可观察检测结果。有报道指出[6],利用咽拭子快速培养法检测MP感染,阳性患者的病程最短,故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对咽拭子快速培养和MP-IgM检测的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咽拭子快速培养的阳性率为22.8%,MP-IgM检测的阳性率为25.0%,二者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患儿MP感染不同年龄和病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知MP-IgM检测中年龄≤1岁患儿的阳性率最低,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中年龄≤1岁患儿的阳性率最高;病程≤7d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低,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高;病程>7d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高,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低。上述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优势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咽拭子快速培养的操作简便、检查用时短、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首选该方法对MP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可取得理想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雷玉林,陈黎,雷治宇.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18):1797-1798,1801.

[2]黎文应,曾海深,张铭.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7,(8):864-865.

[3]殷琳,吴娜娜.300例儿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敏分析[J].医学信息,2014,(8):210-210.

[4]倪树芳,姚文江.咽拭子快速培养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4,(12):1807-1808,1809.

[5]唐良法,江莲,董筱莉,等.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对成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9):1327-1328.

[6]谢启武,时澄,汪海波.咽拭子快速培养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