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殷黎韩百惠王赛君

殷黎韩百惠王赛君

(银川市中医医院院感科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调查某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为做好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院196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度高,但实际手卫生执行较差,主要影响因素有洗手设施不健全、工作忙、应用手套及担心手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等。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情况与行为不符,建议采取知信行模式,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93-02

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增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已经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媒介,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40%的医院感染,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1]。然而在实际诊疗操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却不容乐观,某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为82%,正确率为44.2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39.83%,护士为52.30%[2]。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不同,为了解某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对院内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某中医医院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共196名。

1.2调查方法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自行设计手卫生认知、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手卫生基本知识、自我评估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等26个条目。利用SIFIC感染官微考试系统,使用预考试系统进行测试后,在指定时间对19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要求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根据近1周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客观选择。

1.3判定标准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知晓人数/抽查人数*100%;手卫生准确性即按照七部洗手法执行且洗手时间≥40s,搓揉时间≥15s且选用干手纸干手。

1.4统计分析

将SIFIC考试系统相关数据导入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资料

196名调查人员中,医生58人,护士108人,医技2人,药师28人;男性22人,女性174人;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110人;参加工作1~5年者占25.5%。6~10年者占29.6%,11~20年者占23.5%,>20年者占21.4%。

2.2手卫生认知情况

见表1。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每年参加手卫生院科两级培训≤2次者占15.3%,3~5次者占54.1%,>5次者占30.6%。医务人员整体对手卫生的概念、意义、方法、手卫生指征、戴手套指征及手卫生检测效果标准值掌握较好,

3.讨论

WHO指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手卫生[1]。本次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大都接受了院科两级的培训,手卫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手卫生知晓率较好,但是医务人员知晓情况与在临床实践中的行为不符,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正确率不高,98%医护人员掌握洗手步骤,但洗手时间不足40秒,且干手方法的选择存在随意性,洗手依从性也不高。而2015年各地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49.8%~82.9%,正确率为57.3%~97.7%[4]。本次调查中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通过自我评估手卫生次数及时间而得出,与实际观察值存在一定偏差,其依从率、正确率均高于平时观察值。

调查发现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为多方面的。洗手池设置少、位置不利于洗手,洗手液、干手纸以及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足与科室领导者考虑成本高有关;59.18%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太忙,建议科室合理排班或适当增加工作人员;此外部分医务人员应用手套存在误区,认为戴手套可以替代手卫生,或者戴手套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从而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低。手卫生方法错误将造成无效的手卫生,给医务人员增加工作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5]。需要进行手卫生活动或措施干预,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建立手卫生信念,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

WHO病人安全世界联盟提出“清洁的医疗护理才安全”,五个清洁中,清洁的手排在第一位。手卫生是易被知识、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影响的复杂行为[6]。多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手卫生依从性较差[7]。知信行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行为的改变,只有当人们获得了有关知识后,运用知识进行思考才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建立相关信念[8]。建议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知、信、行模式加强干预:第一,改变手卫生培训方式,持续强化理论知识。有研究证明,仅仅培训还不能解决医务人员手卫生根本问题,少量单次的理论干预仅在短时间内起作用,长期内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是没有影响的[9]。反复多次从法规意识、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等方面持续进行培训,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目的,有利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第二,逐步建立手卫生信念。在病区电脑桌面、洗手池、病房门口以及电梯口张贴手卫生宣传画;开展院感宣传周等系列活动,营造感控氛围,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和依从性,让洗手成为一种习惯。第三,促进手卫生行为改变。逐步完善手卫生基础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和外科手消毒设施等。建议医院完全或部分承担手卫生产品费用,让临床医务人员参与选择合格的且易被大家接受的速干手消毒剂;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执行手卫生并鼓励病人监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活动,将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院感科联合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多部门协作把手卫生管理列入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院科两级加强手卫生考核,根据情况制定奖罚措施,抓典型,扬先进,促后进;推行同步手卫生理念,即边与病人交谈边进行手部消毒剂搓揉,仅需20秒。

【参考文献】

[1]ChouDTS,AchanP,RamachandranM.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5momentsofhandhygiene':thescientificfoundation[J].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Britishvolume,2012,94(4):441-445.

[2]韩建宁,姚宁梅,刘福清.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9):983-9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

[4]徐丹慧,候铁英,李卫光,等.中国医院手卫生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54-658.

[5]王晓艳,李宝珍,平宝华,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776-779.

[6]邹晓妮,张红梅,李静静,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方法与效果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600-2603.

[7]张小芳,陈敏珍,陈兰瑛.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501-503.

[8]林菲.知信行管理改进新生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9):55-57.

[9]应添苗,黄忠怡,唐怡娟,等.妇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2):164-166.

基金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XM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