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对策研究

马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650106

摘要:号召当代大学生踊跃参军,是我国政府、国务院、国家军委推进新时代国防与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优化部队结构,增强军事信息化整体水平,提高国家战斗力的客观需求。做好并完善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当前形势下国防与部队现代化建设,更是充分发挥军事资源能效促进广大青年群体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征兵;对策

1当前高校征兵难的原因分析

1.1高校征兵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高校征兵的宣传动员、体检和政审、学籍保留、学费补偿等工作涉及到高校多个部门。当前,各高校人武部负责人往往由学生处或保卫处负责人兼任,并且只是暂时性的工作。虽然近几年部分高校按驻地人武部的要求成立了“征兵工作站”,但往往征兵工作人单力薄,工作成效甚微。有的高校虽成立了校级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往往是“挂帅不出征”,只是会上布置了征兵工作。征兵机构不健全、征兵工作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制约征兵工作成效的重要原因。

1.2部分适龄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社会普遍存在国防意识淡化、奉献精神不足等现象。部分高校开设军事课的课程量少或流于形式,大学生对国防、军队和国际形势认知欠缺,不少大学生对国防的关注失去现实动力。目前有少数在校大学生对入伍服兵役顾虑重重,表现有:怕到部队吃不了苦,怕入伍影响自己的学业,怕到部队后考军校、入党提干的愿望无法实现。加之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找到薪水相对丰厚的工作。这些因素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和征兵工作的推进。

1.3大学生身体条件不达标比例上升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实现当兵的愿望是因为体检不合格,且近年来征兵体检不达标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较高,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控能力差,不良生活习惯多,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体质总体偏低,诸如视力较差、体重不达标等。高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但对体育课的考核不严和体质监测欠缺,甚至少数学生将体育课作为娱乐课。

1.4宣传动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征兵宣传在征集工作实质性开展之后才匆忙上阵,宣传手段仍停留在贴标语、校园网发通知等传统形式,宣传内容缺乏时代感,致使宣传动员的实效性较差。当前有关军队、军营、军人主题的电影电视较多,但是有的宣传过于英雄化、理想化,有的对军营生活呈现过于枯燥、单调,不客观的宣传让部分大学生产生质疑、不信任,也让部分大学生带着理想化认知进入部队后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这都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开展。

2新时期做好高校征兵工作的对策

2.1加强营造高校国防教育氛围

一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国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起参军保家卫国、崇尚军人荣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经常性地开展军事技能类竞技活动、爱我国防演讲、国防知识竞赛或讲座等国防教育活动,指导建立国防军事爱好者协会,让学生在学校里也能体验军营生活;三是招聘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开设相关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及时了解军事动态、弘扬部队文化、培养国防观念、强化爱国精神;四是构建大学生参军职业规划体系,引导大学生把军人当成至高荣誉的职业,提高学生对军人的职业认同感。

2.2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体制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征兵工作列为学校一流建设的重要工作,成立大学生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征兵工作办公室,与各学院签订征兵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奖惩机制,杜绝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设立专门的武装工作部门,配备充足的武装工作人员,同时注重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和业务学习能力的提升。

2.3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

一是要把征兵工作持续化、常态化,营造浓厚的征兵宣传氛围,经常性地开展征兵政策咨询或宣讲会;二是创新宣传形式,可利用网络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宣传相关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军营体验、征兵文艺晚会、退役士兵分享会等,确保每个有意愿入伍的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最新政策。

2.4做好入伍大学生人文关怀

因送兵任务时间紧,入伍大学生大多不能亲自办理学籍保留、学费代偿等相关手续,学校应积极协助其家人、老师或者同学办理相关手续,时间允许情况下举办新兵欢送会;另一方面,新兵集训后,学校可采用走访、回访或电话联系其服役部队和家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训练及生活情况,询问学生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学生退役复学时,应协调各部门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创建退役战士之家等学生社团,针对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和学业职业指导,及时帮助他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2.5规范国防教育开展

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实际,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激励大学生自愿参军入伍仍是主要手段。各高校应当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常态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师生国防观念。要对军事教员配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考核评估等进行细化具体化。兵役机关要主动帮助高校解决矛盾和困难,协助常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尤其在协调军营开放、组织学生军训等方面要积极主动作为。在高校建立以退役士兵为主体的相关社团组织,经常组织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经常、点滴、渗透中激发在校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

结束语

随着征兵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目前已成为征集兵员的重要阵地,只有构建并健全高校大学生征兵机制,推进征兵工作的规范划、合理化、制度化,重视并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才能调动广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报名,主动加入到军营中,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国防活力,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王林.新形势下高校征兵工作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83-86.

[2]杨霖鑫.新媒体时代高校征兵宣传工作创新研究[J].国防,2017(02):63-65.

[3]王林.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困境与对策的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