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

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彤莺

刘彤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

摘要介绍建立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必要性和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给出了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关键词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1引言

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普通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院系图书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以自己特有的馆藏文献资料为本院师生服务。它设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是为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设置的学术性教学辅助机构,是教师、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获取情报信息、进行自修和切磋学术的重要园地,为学校的跨跃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更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资料室管理的最优化,是每一个从事资料室管理工作的人要思考应对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测绘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室实际,讨论了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给出了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2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

图书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深”、“快”的特点,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情报资料机构,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应是最快捷、最便利的信息资源,所存资料是多年办学的积累,专业书籍相对集中,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既要为教学提供书刊资料,方便老师和学生查阅本专业资料,又要搞好科研探究、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为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保证,图书资料员是图书资料工作的主体,负责文献信息的搜集、组织和传递。因此,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政上的管理,更需要适合自工作规律和特点的业务管理。行政上采用“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即行政、人事接受院系领导,业务活动由图书馆负责。业务工作规章制度要简明易行,服务上尽可能地采用开架、半开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计算机管理,除了利用计算机代替常规业务工作的手动操作以外,还要实现网络化管理。

图书资料员保障资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图书资料员应是院系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络员。在院系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文献信息供求和保障的桥梁,使本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其次,图书资料员应成为本院系的准教学秘书。要及时掌握专业教学进度、课程设置动向以及各个层面的毕业生等情况,并能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第三,对资料室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包括图书的验收、分类、编目、登录、打号、盖章等步骤,每步均应精心操作,不出差错。编制出教学科研需要的专题书目、题录、索引。建立一套集资料、图书、工具书、期刊、论文、检索、会议、情报为一体支撑本院科研和教学的的文献管理和服务体系,使文献资源很好地与学科专业相匹配。

3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更接近本专业的教师,更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需要,是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所以在开展信息服务和为教学科研服务方面要比图书馆更专业化、具体化、直接化。这也使体现人本理念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近年来,我院对图书资料室管理不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搞好信息服务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图书资料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而言,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树立服务创新理念,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牢固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的信息服务为多元的知识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信息保障,使图书资料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的自身价值。具体做法是:在服务对象上,实行全面开发,不仅面对学院老师,还向学院毕业班、研究生以及众多的本科学生开放,这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开放时间上,也较之过去延长了很多,平均每周长达40个小时。在管理上,很下功夫。一方面,借阅方式做了重要改革,实现计算机管理。基于过刊在资料中的重要位置,将过刊资料装订成册,整理上架,便于师生借阅。同时,经常开展定题定期的课题跟踪等服务,了解科研项目的全部过程,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资料室资源的优势。

3.2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内涵建设

图书资料室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资料室能否形成特色。按测绘专业教学科研和测绘学科建设的要求,尽一切努力来收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特别注意收藏国外学者来院讲学赠送的图书资料、教师出国访问讲学带回的图书资料、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和资料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院系师生撰写的论文和论著等。另外,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选订一批最具有权威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外文书籍。目前,我院资料室的英文原版书籍有100多本。这些书籍提供了很多测绘类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和资料,基本上满足了各研究方向教师们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根据自身的资料优势,建立了具有测绘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3.3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资料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有效地利用资料室的平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必须建立和落实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第一,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包括借阅制度、流通制、损失赔偿制度、全开架管理制度等,并且严格管理,依据借阅制度,严格执行,以便加快图书资料的周转速度。进一步理顺体制院系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以及其他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关系,加强业务协调,建立稳定的沟通关系,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共享。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检索程序,以便教学、科研人员查找与借阅。

第三,建立健全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的采购制度等。在制订图书资料室发展规划以及图书资料购置和期刊杂志征订过程中,及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味注重资料的藏量,更注重资料的更新和利用程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最大效力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3.4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

突出专业性质和建立特色资料室是学院图书资料室人员的主要任务,要把一般化信息服务提高到突出学术性、专业性、研究性和情报性的特色服务上来,不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压缩、精炼,而且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科研课题提供综合性、预测性的信息。这对图书资料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出席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资料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特别要强化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其应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3.5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和电脑的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学院根据需求,加快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建立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作为网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起应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使室藏文献与网络资源相互依存、彼此补充,达到两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初步形成了测绘学科文献信息中心。

同时,学院图书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微机联网,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使学院师生通过电脑检索,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对搞好教学和科研、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院系图书资料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尽管我们在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学院图书资料室改革的力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学院图书资料室真正成为培养未来人才和国家栋梁的沃土,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刘士林,李锋.新时期高校资料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2(4),109-110

2邹文苑,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服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1月,第22期总第200期,131-132

3李桂花,魏丽娜,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第38卷)第1期,115

4陈丽,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12期,273-273

5董立丽,高校资料室管理模式探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32期,232-233

6刘爱敏,新时期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与建设措施探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5月,第30卷第5期,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