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历史,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挖掘乡土历史,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王宏权

王宏权甘肃省宁县春荣初级中学745211

乡土历史作为初中《中国历史》的补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乡土历史补充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活跃课内外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整合教材,实现国标教材与乡土历史的有机结合

作为全国性教材,其内容比较系统、具体地呈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远古到今天的中外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众多内容,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成为历史的内容。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就弥补了国标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地方或区域历史。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教材中主要出现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以及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这时,我就结合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编写的《甘肃历史》,介绍甘肃的远古居民,使学生了解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并说明了我们陇东地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比较集中的活动区域,使学生知道我们这里位于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样,就实现了国标教材与乡土历史(地方教材)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我们身边的历史和人文情怀。

二、乡土历史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化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国情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学生而言,除了要了解我国的国情,还要了解认识家乡,认识省情、县情、乡情,这也是国情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乡土历史就补充了国标教科书的空白,在这一方面它有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对有关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乡土历史,将乡土历史与教科书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加深学生对某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单元时,讲到西周的建立,我结合庆阳地方史志和位于庆城县东山的周祖陵以及周先祖公刘邑地、古豳国和西周末年建立的义渠戎国都位于我们宁县县城北山南麓的庙咀坪,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义渠戎国的名称,所以便有了庆阳是先周农耕文化的发祥地的美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乡土历史,能让学生的感情与家乡、祖国联系得更为紧密,进而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和祖国的伟大。

上海师范大学李稚勇、方明生教授在《社会学科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美国很多历史教师提倡让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去亲身“感受”历史。如教学《探寻身边的历史》时就可借助本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献史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课堂教学。我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单元时,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概况后,接着给学生提及革命先驱、甘肃早期共产党人王孝锡同志的事迹,他是我们身边的革命英雄人物。1925年王孝锡在宁县太昌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青年进步组织——青年社;1927年8月,他联合任鼎昌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是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生命,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还如:讲到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长征时,我便给学生讲述发生在陇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事件。1930年9月,刘志丹在甘肃合水县太白镇领导“太白收枪”斗争,这是甘肃地区中国共产党武装向国民党打响的第一枪。随后,刘志丹在华池县南梁地区组建陕甘游击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甘肃开辟农村根据地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34年11月,在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召开了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当选为边区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南梁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积极发展生产,兴办文化教育,扩大革命武装,粉碎了国民党两次反革命“围剿”,所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对西北革命斗争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对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补充一些乡土历史资料,使其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化石。

在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历史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历史教学》,2013年,9上半月刊。

[4]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编写《甘肃历史》.甘肃教育出版社。

[5]中共宁县县委宣传部《县情读本》.宁县教育体育局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