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分析

黄小青

黄小青(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桐乡314500)

【摘要】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例经膀胱镜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的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回顾分析其CT表现。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镜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176-02

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CG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其认识的加深,临床报告例数逐年增加。有报道认为该病的发病率为1%[1]。现将8例腺性膀胱炎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本组8例,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为7:1;年龄31~85岁,平均64岁。以膀胱镜活检或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证实为CG者为纳入标准,其临床症状表现较多且无特异性;

1.2螺旋CT的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l6排螺旋CT,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病人取仰卧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63mA,5mm层厚/层距,螺距(pitch)=1.0。

2结果

8例患者的CT表现如下:①病变部位:膀胱三角区1例,左后侧壁1例,整个膀胱壁6例;②病变范围及大小:6例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其余例为1-2cm范围的局限性病灶;③形态:6例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边缘光滑;1例表面光滑的扁丘样病灶,1例呈菜花样结节影④密度:平扫CT值22~54Hu,平均28HU,增强后CT值26~69Hu,平均49HU,增强前后CT值相差21HU;

3讨论

3.1病因及好发部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是正常膀胱黏膜受到感染、结石、前列腺增生、梗阻、异物、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长期作用时,黏膜上皮增生形成brunns巢,此时称为囊性炎;囊壁细胞进而演变为柱状上皮细胞,此类细胞胞核位于基底,胞浆富含暗染色颗粒,称为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2个阶段或不同的程度[2]。CG本质上可认为是移行上皮的增生和化生[3]。宋东奎[4]等对2228例CG诊断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患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膀胱镜下分型本病好发部位为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口周围,本组病例发生部位与文献报道相似,有学者[5]将膀胱镜下所见分为4种类型。I型:菜花样或乳头状瘤型,II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11I型:慢性炎症型lV型:黏膜无明显改变型结构,即为腺性膀胱炎。

3.3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对两者进行鉴别:(1)膀胱癌发病率男女之比为3:1,临床上以60~70岁为高峰,约60%发生于膀胱后壁,20%见于三角区。(2)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病灶内可有囊肿形成且病灶范围较膀胱癌广泛。膀胱癌常因缺血坏死致病灶表面不光整,并可同时出现液化坏死区。(3)晚期膀胱癌可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及膀胱外膜层受侵犯变得模糊;而腺性膀胱炎无盆腔淋巴结肿大。(4)膀胱癌因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常有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膀胱壁,增强后CT值平均增加30HU;而腺性膀胱炎病灶内为腺体组织,增强CT值平均提高13Hu,密度与周围正常膀胱壁相似。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增强前后病灶强化程度、膀胱外壁光滑度、盆腔淋巴结大小、诊断性治疗后病灶的变化及临床病史,大多数病变能够同膀胱癌相鉴别,但定性确诊主要依靠膀胱病理活检。Pantuck等检测了单克隆抗体mAbDas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中的表达,证实腺性膀胱炎是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正确应用影像学手段早期检出腺性膀胱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GOmezdosSantosVG,BurgosRevillaFJ,GarciaGonzdlezR.Glandularcystitis:endovesicaltreatment.ArchEspUrol,2000;53(5):464-464.

[2]邹万忠.膀胱的炎性疾病[A].见:董郡.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65—666.

[3]董强,邓实,魏强.腺性膀胱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1(5):312-313.

[4]宋东奎,张志永.腺性膀胱炎诊断2228例文献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6(11):3087—3088.

[5]张循亮,王晓雄,曹静.腺性膀胱炎(附15例报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7):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