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某市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分析

陈仪坤

陈仪坤(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卫生管理系贵州贵阳550023)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社区居民膳食摄入情况,为制定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对某市随机抽取的6个社区共180户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能量、蛋白质摄入为推荐摄入量的80%左右,碳水化合物为RNI的56%,脂肪超过RNI约40%。VitB6、叶酸低于RNI的20%,VitC、VitA、核黄素、硫胺素低于RNI的60%,烟酸符合RNI标准,VitE超过RNI约40%。钙摄入不足RNI的52%,锌、钾、硒、镁、铁、铜摄入在RNI的75%以上,钠分别超过RNI156%。结论本次调查人群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肪摄入过量;绝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钙摄入不足。

【关键词】营养膳食摄入推荐摄入量(RNI)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132-02

为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评价社区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有效实施营养干预,笔者对某市的六个社区开展了社区居民膳食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按照PPS抽样方法,从某市随机抽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75户家庭(按2009年8省/直辖市试点营养监测结果每户2.6人计算[1]),共450户居民家庭中的家庭常住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医学体检[1]。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方法和标准。调查方法为连续3日24h膳食回顾调查与称重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和膳食调查两部分;并针对调查人群中所有6岁及以上家庭成员,采用统一方法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进行生化检查。

1.3研究对象的纳入

本次共调查了1236人,其中六岁以上人群有1212人,问卷调查、体检数据完整的为990人。其中参加3日24h膳食调查的调查人群为358人。本次研究选取这35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录入原始数据资料,用营养计算器v24c(标准版)计算出每个调查对象的每天各主要营养素以及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量,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人群总数为358人,其中男性154人(43%),女性204人(57%),男女比例为3:4。最小年龄6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为(45.2±18.5)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45.6±18.7)岁,女性年龄为(44.9±18.3)岁。

2.1一般情况研究对象年龄分布中,6~17岁组占8.66%,18~29岁组占13.69%,30~39岁组占19.27%,40~49岁组占16.48%,50~59岁组占16.76,60岁及以上组占25.14%。文化程度以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为主(49%),其次为小学(25.98%);不同类型职业分布较均衡,企事业单位较多(26.5%);人均收入小于5000元占34.4%,10000~20000元占30.5%。

2.2调查人群食物摄入量本次调查社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287.8g,其中米及其制品178.1g(61.9%);面及其制品97.1g(33.7%)。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薯类24.3g,豆类51.7g,蔬菜228.7g(其中深色蔬菜94.3g,浅色蔬菜134.4g),水果59.8g。平均每标准人日畜禽肉类摄入量为134.4g,奶、蛋和鱼虾类分别为76.1g,30.2g和18.7g。平均每标准人日食用油摄入量为49g,食盐摄入量为11.6g。与2002年本市区连续3日24h膳食调查结果数据[2]相比:谷类摄入量下降,薯类摄入下降。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大大增加。深色蔬菜摄入量总体基本无变化。水果摄入量总体有下降,畜禽肉类摄入量增加。奶及其制品摄入大大降低,蛋类略有下降,鱼虾类摄入下降。食用油摄入下降,味精摄入量大大降低,但酱油及酱类摄入量略增加。

2.3调查人群营养素摄入量

2.3.1能量与宏量营养素摄入情况本次调查中社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低于2002年本市区居民的摄入量,脂肪摄入量略高于2002年摄入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量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与RNI相比,人群的能量摄入为RNI的82.68%,蛋白质为RNI的78.31%,脂肪超过标准39.73%,碳水化合物为RNI的55.67%,膳食纤维摄入量为RNI的38.06%。

2.3.2维生素摄入情况本次调查社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均低于2002年本市居民的摄入量;硫胺素、核黄素及烟酸的摄入量基本未变,与2002年的摄入量持平;维生素E摄入量比2002年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明显增高。

总体上说,通过与RNI比较可见:维生素B6、叶酸摄入严重不足,低于RNI标准的20%,维生素C、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低于RNI标准的60%。烟酸摄入基本符合RNI,维生素E摄入超过了标准42.25%。约98%的居民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C的摄入量低于RNI标准的70%(P<0.05);70%以上的居民维A和硫胺素的摄入量低于RNI标准的70%;约80%的居民核黄素摄入量达到了RNI标准的70%~89%;烟酸和维E摄入人数呈两极分化:41.6%的居民烟酸摄入量低于标准的70%,而27%的居民烟酸摄入量超过标准的110%;48%的居民VE摄入量低于标准的70%,23.7%的居民VE摄入量超过RNI的130%。

2.3.3矿物质摄入情况由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同2002年本市区居民的摄入量相比,钙、锌、钾、镁、铁、铜的摄入量均低于2002年的摄入水平;钠摄入量比2002年有所增加;硒、锰摄入量基本不变。同RNI相比,调查人群平均每标准人日钙摄入量明显不足,只占RNI的51.93%;锌、钾、硒的摄入量在RNI标准的85%以上;镁、铁、铜的摄入量在RNI标准的75%左右;钠、锰、磷摄入量均超过RNI,其中钠的摄入量超过了RNI的1.56倍,锰超过了RNI的37.14%,磷超过了RNI的35.29%。约7%的社区居民钙摄入量符合标准;可见摄入不足标准70%的居民占总人数的80.17%;约60%的社区居民锌摄入量在RNI的70%以下;45%的钾和硒摄入量在RNI的70%以下。分析可见,镁摄入量低于RNI70%的居民有53.91%。约有55%以上的居民铁、铜摄入量低于RNI的70%。76.82%的社区居民钠摄入量超过RNI标准的130%,过量摄入钠的居民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3讨论

营养是慢性疾病的主要可变决定性因子,其重要性作用正在越来越前移。从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膳食营养素的摄入及膳食结构的调整不仅对现在的健康有影响,同时决定了个体未来发生慢性疾病的可能性。通过这次调查,可了解2010年某市区社区居民的营养素供给量与膳食摄入情况的一些基本情况。建议某市社区居民的膳食调整遵循以下原则:①增加薯类摄入量,粗细搭配应合理;②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③减少猪肉以及其他畜类的摄入量,适当增加禽类、鱼虾类的摄入量;④适当增加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⑤减少油脂和盐类以及酱类的摄入量。同时,对高危人群如30~39岁男性及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并开展适度的营养宣教和营养干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M].2010:1-2.

[2]金水高,翟凤英.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142.

[3]张安玉,孔灵芝.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咨询组关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报告简介(一)[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