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 1

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吴伟全

(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室设备完成信息化滚利能够更好的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质量,并提升实验操作效率。本文主要从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实验室扩张飞快,检测业务量不断增加,试验设备配置多,随之出现管理混乱,实验室整体建设以及管理水平已然成为当前衡量衡量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入,对于实验室设备管理而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提升实验室操作质量同时能够更好促进检测水平的提高。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仪器数量较多、种类繁杂且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仪器通常由使用者进行养护管理,对于仪器出现问题的记录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手帐,且随着设备数量增多,存放地点多,查找麻烦。

2、设备管理的方法是对设备购置后的设备基本信息和有关信息进行登记、归档,并对档案进行归档。即使设备的跟踪信息可以用专门的人工整点记录,也增加了繁重的人工工作。由于设备的跟踪信息混乱、复杂、查找整理不便,无法及时反映到设备档案中,整个设备的管理水平仍然较低。

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需要记录:设备购买、验收、领用、检定、维修、停用、报废、软件等相关内容。管理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纸质记录,并不断往档案里塞文件。检索、调用文件麻烦。数据不能及时查询。

4、设备台帐通过EXCEL管理,导致设备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不能构建出用户级别管理,对不同人员分配不能的权限。仪器设备自身的全部性能及功能指示等信息不能充分记录,例如:图像、视频、软件难以共享、查询。

5、难以统计设备的使用效率。设备较多时相关信息统计容易出错,错误后修改困难。

基于此,为了缓解上述设备管理弊端,创新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体制,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实验室设备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员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

仪器设备的档案涉及到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相关记录,从采购、验收、领用、检定、维修、保养、停用、报废、租借等活动都要记录在设备档案当中,是一个慢长而连续的过程。完整有序的仪器设备档案,有助于综合测评仪器的性能,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对上述活动进行电子化表格控制,并自动归档到设备档案中,形成设备电子档案。

2、系统具具有设备仪器相关查询功能。其具体为领导、检测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设备信息,对于不同用户可设置相符合的权限,避免对设备信息进行修改。设备管理员可对实验室中的设备进行添加、修改、筛选等功能。

3、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全平台化,能通过PC端/手机APP/PDA等访问设备管理系统,移动端上实现设备建档、查询、电子化审批等功能,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实现办公自动化,大大约节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4、根据工作的需求,自行开发不同的电子化表格,记录设备各种活动,并自动归档到设备档案中,规范设备管理各个活动。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并形成工作模板,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以唯一性编号记录,把设备所有信息关联。

5、附有报表统计功能,可以随时查看相关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的维修情况、年度新增加设备、保养情况、折旧情况等内容。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好了解设备的关键技术、故障原因、可靠性、维修成本、工作量等,促使仪器设备降低故障率、提升维修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等,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3结束语

开发的设备管理系统是设备采购、验收、测量、维护、报废等管理活动中的实际工作和信息管理的结合。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设备管理人员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在与用户内部网络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参考文献

[1]朱海军.浅谈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科技风,2017(26):52.

[2]冯烨,朱福忠,杨诗卓,陈勇.纤维检验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J].中国纤检,2017(07):82-84.

[3]黄盛维,李国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建设[J].通讯世界,2017(06):262-263.

[4]王洋洋,张黎伟,黄凯,周勇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仪器设备信息可追溯性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4):239-24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伟全(1979),男,汉族,建筑工程检测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实验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