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宣智慧孙全花秦淑新

宣智慧孙全花秦淑新(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89-01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经滤器置入动脉溶栓治疗后,34例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我科采取的各项有效护理措施,促进了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护理

我科对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34例,经下肢静脉造影诊断,均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26例,女8例;年龄28~76岁。长期卧床者18例,糖尿病病人10例,手术后病人5例,其他1例。经选择性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介入资料方法简介

主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静脉溶栓术。具体操作是在局麻后,经健侧肢体股静脉放穿刺、置入血管鞘(7F),将造影导管插入到右髂总静脉造影,见下腔静脉形态及大小显示良好,肾动静脉正常。插入交换导丝,拔出导管及血管鞘,再分别插入扩张器及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与推送管,定位在双肾静脉下方第三腰椎中下缘缓慢释放,造影显示滤器位置形态好,血液在滤器内流过,拔出扩张器压迫止血,无菌包扎穿刺处。

2结果

本组患者经滤器植入溶栓治疗后,患者24h后均肿胀肢体明显恢复弹力、变软;24~48h后患肢腿围缩小,肢体颜色明显较前好转、红润;5~7天能在协助下床边活动;7~10天后患肢肿胀逐渐消退,腿围恢复与健肢相同,肤色红润,弹性,自行下床活动。

3护理

3.1常规护理

3.1.1观察穿刺部位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血肿形成。

3.1.2观察穿刺侧肢体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询问有无痛疼及感觉障碍。

3.1.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给患者解释留置导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和护理。

3.1.4观察出血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

3.1.5生命体征的观察。

3.1.6溶栓导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受压、折曲和阻塞。

3.1.7足背静脉溶栓的方法和护理当采取足背留置针静脉注射尿激酶时,科根据栓塞部位扎止血带,目的是阻断表浅静脉让药物通过深静脉注入,以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

3.1.8抗凝的护理根据医嘱常规给予5000u皮下注射,并观察出凝血时间及有无牙龈和皮肤黏膜出血等现象。

3.1.9预防感染。

3.1.10卧床的护理。

3.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1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大的危害在于致命性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所致。为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可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并且在溶栓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栓子脱落。

3.2.2滤器并发症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可能发生滤器移位——血栓闭塞或穿孔。护理人员应了解滤器的种类和型号,以便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判断。滤器移位多移向近心端,一般无临床症状,若移位到肾静脉开口位置,可能导致肾静脉血流受阻,如果滤器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及末梢循环障碍等休克表现及有腹痛、背痛等,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2.3下腔静脉阻塞常发生在大量血栓脱落陷入滤器时,若血栓脱落至下腔静脉滤器内面阻断下腔静脉血液时,患者出现由一侧下肢肿胀发展为两侧下肢肿胀。

4健康教育

4.1对既往有周围血管疾病史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栓形成。

4.1.1指导患者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4.1.2术后、产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经常按摩肢体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4.1.3告知患者腰带不要过紧、勿穿吊袜和紧身衣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1.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的弹性。

4.2控制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酒。

4.3告知患者要有保健意识,保持心情愉快。

4.4告知患者一定要根据医嘱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再形成,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与饮食的相互影响。

4.5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5小结

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最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而本组34例患者行滤器置入溶栓治疗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促进了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恢复,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故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齐少玉,王玉侠.临床护理精品系列一书.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