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邹丹蒋大为

广西省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邹丹

广西省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蒋大为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全国性的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开辟特色道路建设小康社会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它不仅是一门学说,还是一门科学。故,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社会主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空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创新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其标志是十月革命后在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时,社会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苏联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深刻地认识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不同领域都有着严重的弊病,必须要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渐进性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同时,又要结合本国国情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

二、借鉴苏联模式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验。

苏共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经历了坎坷和曲折,也总结出了以下宝贵的经验:

1、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从本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果。

3、注重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改革是最有效的途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三、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发展。

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早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就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一时期,也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模式的同时又有创新,相比之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三是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在取得革命性的胜利后,由于经验的不足,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过早的结束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2、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这一阶段的标志。在全会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确定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传统和优良作风;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基本方向。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992年党十四大的召开,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发展。21世纪初,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新形势,面临新任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前进。为了适应新局面,就要求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民主政治与先进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给新世纪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四、理论指导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建立小康社会的实践

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这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到2010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证明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君如主编《小康中国》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余昌淼主编《十六大以后的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3、林善良、张国编著《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连玉明主编《中国数字黄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