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王丽敏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115009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病症范畴。病理性室性早搏大都存在基础心脏病,重者可诱发室速、室颤,危及生命,必须进行药物干预。目前可供选择的西药很少,而且不良反应多,如致心律失常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等限制了临床应用,我院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治疗室性早搏,收到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8~2009年患者50例,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年龄40~79岁,其中男36例,女12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18例,多源性室性早搏8例,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10例,房颤伴室性早搏14例。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0例,冠心病并高血压15例,风心病3例,心肌病2例。

1.2治疗方法在原发病治疗(扩冠、降压、降脂、抗风湿等)药物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2袋,日3次口服,疗程4周,并观察本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各1次。

1.3疗效判断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显效: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早搏减少小于50%或无变化。

2结果

50例中:显效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未发现肝肾不良反应。

3讨论

病理性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梗后心力衰竭患等。病理机制复杂,与心肌异位激动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紊乱有关。严重者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甚至猝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室性早搏的西药,以Ic类及Ⅱ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主,但长期应用都有程度不同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对心肌收缩力和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2]。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心悸(包括室性早搏)系气阴两虚导致的络虚不荣和洛脉瘀阻所致。络虚则心神失养,络瘀则虚火扰神。步长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其中君药党参补中益气、安精神止惊悸;臣药黄精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益气生血;佐药三七行瘀止血定痛兼有补益之力,琥珀活血化瘀、平肝安神;使药甘松开郁散滞,疏理肝脾之气,使君臣药补而不滞,君臣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之功。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由于步长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大量临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证据,口服安全有效。步长稳心颗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顺应性,降低血液粘度、减慢心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能改善冠心病人心脏功能。本组资料表明,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期,1995:91—94。

2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