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

叶小玲

叶小玲

佛山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特点,探讨其措施与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接受院前医生到现场采取系统急救方式,设置为急救组;23例患者为家属救治后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设置为自救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在呼吸阻塞、脑疝、神经功能障碍、死亡等相关指标。结果自救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急救组死亡4例,死亡率10.8%,急救组死亡率相对于自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在呼吸阻塞、脑疝、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相对于自救组都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采取系统院前急救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进一步在临床上加强实践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自救;效果

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工作的第一步,主要是指从患者发病到其入院前此阶段所进行的抢救工作[1]。急性脑血管意外在急诊科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快、重、危,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极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院前急救措施的是否到位、及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巨大。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院前急救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60例患者中,37例患者接受院前医生到现场采取系统急救方式,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4.2±7.8)岁,设置为急救组;23例患者为家属救治后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8.3±6.7)岁,设置为自救组。60例患者中,脑出血41例,脑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

1.2方法

1.2.1自救组患者救治方法患者在发病后,由患者家属进行简单救治,并由家属护送自行到医院进行救治。

1.2.2急救组患者救治方法急救组患者采取系统性院前急救方式,主要包括:(1)电话指导。院前急救从患者家属拨通急救电话开始,有专业护理值班人员负责,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地质,并及时派出医院急救人员前往救治。在等待过程中,专业护理值班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或者是患者进行简单、必要救治,例如让患者平躺,解开患者的腰带、衣领,及时清除掉患者的分泌物与呕吐物;(2)现场急救。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简单咨询,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瞳孔等,依据患者的征兆对症治疗。报纸患者呼吸通畅,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舌根后缀,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或是呕吐物。针对于严重呼吸阻塞患者应采取紧急呼吸复苏器给予辅助呼吸;○2及时、有效建立静脉通道给药针对躁动、昏迷患者输液时固定肢体,现场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脱水、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采用20%甘露醇注射250ml快速静脉滴注,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应注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3取适当体位,保持患者的绝对安静卧床,针对于清醒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方式,以利于患者脑补的静脉回血,降低脑水肿症状;昏迷患者可采取平卧位,头若怀疑脑出血者,将患者头部抬高30°;○4控制患者血压,酌情采用降压药物。对于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进行抢救;○5对症治疗,持续抽搐或者是明显烦躁不安时,应采取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方式,严重状况者需采用缓慢静脉推注方式。(3)安全转运。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将患者运送至医院进行有效救治。在转运途中,应注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给患者持续的心电监护。提前与科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基本症状,使之能够到达医院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救治。在搬运过程中,固定患者头部,降低救护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对患者头部充血所造成的影响。

1.3观察项目

对急救组与自救组患者呼吸阻塞、脑疝、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死亡率进行有效统计。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的有效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后,得出:自救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急救组死亡4例,死亡率10.8%,急救组死亡率相对于自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组在呼吸阻塞、脑疝、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相对于自救组都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情发展尤为迅速,在发病之后将直接导致患者的大脑机制受损,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与致残风险[3]。因此,在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延缓病情发展[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救组与对照组的观察与分析,发现急救组患者在降低死亡率、神经功能障碍、呼吸阻塞、脑疝等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院前急救中,由于救治条件上的限制,不能够有效满足患者救治需要,但是应尽可能缩短院外实践,为患者抢救赢得最佳时机[5]。在救治现场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后,转运途中应保持患者的绝对安静,避免频繁搬动,采取持续性心电图监护,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给予有效静脉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安慰,及时、有效做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患者家属能够对患者病情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促使患者操持乐观的心态,敦促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6]。急救医师应保持高度的冷静,提升自身的急救应对技术,加强学习,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针对于危重患者应履行告知义务,做好相关的签字手续。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采取系统院前急救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进一步在临床上加强实践与推广。同时,注重患者在救治现场的及时、有效救治,转运途中的安全与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刘万来,王歆.系统性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疗效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2):11-11.

[2]朱远群,阮海林,杨春旭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院前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情及预后的评估[J].广东医学,2011,32(10):1278-1280.

[3]潘燕珍,吴素芳,谭巧君等.15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25(4):501-502.

[4]孙秀兰.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91.

[5]张良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9):208-209.

[6]叶明.系统性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疗效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4):7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