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麻艳春

麻艳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非洛地平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进行比较,非洛地平组改善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硝苯地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洛地平;硝苯地平;高血压;疗效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有效治疗高血压就能降低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血,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自觉症状、延缓并发症发生的作用[1]。现对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各30例,即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非洛地平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平均病程(11.5±2.5)年;高血压I期15例,Ⅱ期12例,Ⅲ期3例。

硝苯地平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3.5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26年,平均病程(10.5±3.5)年;高血压I期16例,Ⅱ期11例,Ⅲ期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暂停所有降压药物,非洛地平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5mg,每日一次,连续2周,如血压无下降,用药量增加至10mg,每日一次。硝苯地平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硝苯地平10mg,每日三次,连续2周,如血压无下降,用药量增加至30mg,每日三次。所有患者经连续4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疗效标准为显效:舒张压(DBP)下降大于等于9.75mmHg并降到正常或下降大于20.25mmHg。有效:DBP下降小于9.75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9.75~20.25mmHg,收缩压(SBP)下降大于等于30mmHg也为有效[2]。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硝苯地平组30例,显效8例(26.67%),有效17例(56.67%),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4%。非洛地平组患者30例,显效20例(66.67%),有效8例(2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SBP和DBP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硝苯地平组30例,治疗前SBP(166.8±14.8)mmHg,DBP(98.6±8.5)mmHg;治疗后SBP(145.5±12.5)mmHg,DBP(86.8±7.5)mmHg;非洛地平组30例,治疗前SBP(166.2±17.8)mmHg,DBP(98.4±8.3)mmHg;治疗后SBP(136.5±11.9)mmHg,DBP(80.8±7.3)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所改善,非洛地平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洛地平组30例发生不良反应3例(10.0%),其中头痛1例,面色潮红1例,水肿1例;硝苯地平组30例发生不良反应9例(30.0%),其中水肿3例,面色潮红3例,头痛2例,心动过速1例。非洛地平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组在化学结构上有很大不同的一类药物,但它们均能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经钙通道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随着钙拮抗剂新品种的不断涌现,目前临床所应用的钙拮抗剂主要为作用于L型钙通道。根据结构可分为二氢吡啶与非二氢吡啶两大类[3]。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均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目前用于高血压治疗的钙拮抗剂主要为二氢吡啶类,均以长效、副作用低、服用方便且降压作用能覆盖24h而广泛地用于临床。

硝苯地平是作用较强的速效、短效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由于周围血管快速扩张,可引起交感神经反射增强,使心率加快、传导加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并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高血压患者口服或舌下含服有90%以上被吸收,口服20min血中可测得,并产生降压作用;而舌下给药后5~10min内开始降压。口服后0.5h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持续6~8h[4]。其20%~30%被肝脏摄取,生物利用度达65%以上,蛋白结合率为98%。t1/2为2h,主要经肾排泄,70%~80%从尿中排出,10%~15%由粪便排出。有效血浓度为25~100ng/ml。非洛地平为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较好的血管选择性。与硝苯地平相比,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善,血管扩张所致的副作用减少、减轻。因为其血浓度达峰时间延长(口服tmax为2.5~5h),起效较慢;半衰期较长(t1/2为15h),作用持续的时间延长。口服10mg/次,每日1~2次。口服吸收良好,但肝首过代谢强,生物利用度较低(仅为15%~25%),峰谷血浆浓度波动较大。主要经肝代谢为无药理活性产物,经肾排出体外。肝脏疾病、老年人清除减慢。非洛地平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效。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短期用非洛地平治疗可引起全身血管阻力减低,血压下降和心输出量增加。长期使用非洛地平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可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有所改善。有报道非洛地平在治疗初期心力衰竭有加重的趋势,同时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钠素含量下降。当非洛地平作为辅助用药与利尿剂、ACEI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既不影响死亡率,也无任何持久性改善临床症状的依据。据报道非洛地平可使个别患者出现胸痛或导致心力衰竭的恶化,有增加死亡的危险。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5.0%,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33%,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组(P<0.05),非洛地平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硝苯地平组(P<0.05)。非洛地平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非洛地平药物与硝苯地平相比,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善,血管扩张所致的副作用减少、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艳娜.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175-176.

[2]陈愉.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5):154-155.

[3]徐会涛.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01-2102.

[4]王佳红,WANGJiahong.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