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期症状归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期症状归因分析

马志洁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0)

【摘要】目的:这项研究主要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的归因与不同阶段进行对比。方法: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归因由120例急性和缓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症状归因问卷进行评价,研究了两组间的差异。CCMD-III诊断标准、BPRS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被用来选择合适的主题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症状的归因。结果:除内在-外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低于恢复期组外,急性期组中暂时-持久等维度的平均得分高于恢复期组,4个维度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他们当中,控制不可控的,暂时性的和局部的维度有很大的不同。(P<0.01)。BPRS的总分和各因素得分与内外维度得分负相关,与暂时-持久维度得分正相关。有敌意的怀疑,激活性及思维障碍与可控-不可控、局部-整体维度的关系密切相关。(P<0.01)。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归因发现急性期较恢复期患者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外界或他人、对自己的大部分生活影响且持久不可控制,即病情越重,越倾向归因于对自身影响持久范围较大难以控制的外界原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归因方式;问卷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025-02

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组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言语紊乱等阳性症状或者失语症、情感迟钝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者解释的过程,探讨患者的归因特点,了解病态心理的发展,有可能指导临床工作,达到干预或治疗这类疾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类症病因归因的研究中,多是患者的一级亲属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的研究,普遍将其发病归因于心理社会因素、适应不良的个性特征、遗传等多种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120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选为研究对象去探索不同阶段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状的归因。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基础以及改善病人的治疗要求,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1一般资料

在我们医院的120名病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包括60名男性和60名女性,年龄在16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和4.17岁。急性期BPRS评分≥40分60例,恢复期组BPRS评分<40分60例。所有的实验对象或他们的家人都获得了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CCMD-Ⅲ的标准。患有躁郁症,抑郁症,其他精神障碍或严重的躯体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被排除在外。[4]

2方法

这些病人的基本数据是由自我编制的综合数据问卷收集的,是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归因问卷以及简单的精神病学量表。过去病史,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五个因子得分也被评估。[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不良预后和慢性后果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大约是百分之一。Kraepelin(1913)对1054名病人进行了十年的诊断结果发现只有2.6%的病人保持正常。大约0.5%到1.1%的终身发病率。精神分裂症仍是21世纪的主要精神疾病之一,因为自杀、意外和心血管事件导致了社会负担。精神分裂症的过程是指疾病的发展,而持续期指的是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深入研究精神病学分类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表现出负面事件的外部归因特征,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将负面事件归咎于外界,尤其是外部世界上的负面事件。

3.1BPRS总分及各因子与SAQS各维度相关分析讨论

BPRS总分越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越严重。BPRS的总得分与本征外在维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内在—外在维度的得分越低,病人的状况就越严重,症状的大部分或所有原因将归因于外部因素,例如环境或其它因素。BPRS的总分与部分-全部维度得分、可控性-不可控维度和临时持续维度的得分正相关。更严重的疾病,精神症状的归因范围越大,越有可能是部分或完全无法控制的症状,将症状归因为持久性原因。更严重的疾病是,思维障碍的分数越高,激活和敌意的嫌疑就越大。这些症状都是由于影响了整体和持久的自然因素,也就是说,它们是紧密相关的。[2]

3.2不同病期与在SAQS各维度得分比较的讨论

通过将这些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普通人的分数进行对比,在内部、局部、控制、无法控制、以及暂时性的维度上,在病人的分数与一般人的分数之间没有差异,这个维度的平均分比正常的人低。因此,不能将症状归咎于持续性原因,应该将更多的精神分裂症归因于外在因素,这更接近于外部归因特征。与此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归因偏差比正常人更自私。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倾向于将精神类症状的发生归结于整体的原因以及他们自身的不可控性。在这项研究中,患有急性精神分裂症、BPRS(>40)、严重疾病,活跃症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因此,患有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倾向于自我服务,并且倾向于认为消极事件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产生更大的影响,病人的症状控制得不太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BPRS<40点,减轻症状,它们将具有部分或大部分自我认知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分析外部因素。[3]

结语

在这项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例如时间,能量和资金,样本的大小相对较小,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严格的随机抽样是没有达到的。研究对象的来源仅限于病人,这导致了个体差异巨大。因此,更大的样本大小,多中心的研究需要得出更稳定更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春红,吴树跃,汤妙瑜,刘晓梅.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2):18-20.

[2]童建明.精神分裂症不同病期的抑郁现象及其治疗[J].四川精神卫生,2007(01):60-61.

[3]刘铁桥,王绪轶,徐利敏.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30):4112-4113.

[4]方润领,孙富根,张玉娟,何益群,杜云红,吕路线.综合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0):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