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黄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黄慧

黄慧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博文学校273400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壮态,因此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对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了对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旧带新的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通过学生对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在温习巩固前面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旧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例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启发学生认识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化,用以旧带新方式引入本课,使前后知识产生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是这一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二、借助音乐作品导入

初中学生大都喜欢歌曲,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聆听了一段优美的歌曲《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歌曲结束,我便问同学“知道朱皇帝是谁吗?”学生齐答“朱元璋”,我便接着说:“对,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建立明朝,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时期,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如何加强君权,发展君主专制的?”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学生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难忘九一八》这课时,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了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踏入东北领土,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曲的结束,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立刻唤起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既能很好地导入新课,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种导入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我便问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和你相当的同学或者成绩不如你的同学到了初中学习成绩超过你了,这时侯你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的积极性非常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不能嫉妒人家,应该向人家好好学习,询问他的学习方法”……我便顺势往下说:“在清朝时,清朝人面对着比自己强大的西方国家,是如何做的呢?”学生接着说:“向人家学习,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我让学生试着说几个民族工业的品牌?学生回答非常踊跃,如海尔、康佳、联想、奇瑞等,我接着说:“我们现在的民族工业已经走向了国际市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非常急切地到课本中去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四、对联、诗词导入

对联、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对于它知道的不多,但都想了解。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读着对联兴趣盎然,然后我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幅对联出自何处?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最后解释道:这幅对联是林则徐从小用来鞭策自己的座右铭。由此不但顺利地引到《鸦片战争》的学习中,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伟人的少年壮志。在学习《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我让一位具有朗诵情感的女同学在《思乡曲》的伴奏下,朗读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弦,紧接着我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海峡”指的是?“这头”是指哪里?“那头”又是指哪里?那么我们的国家用什么方针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呢?通过环环紧扣的设问,步步深入主题,使课堂气氛变得凝重而生动,自然这节课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神话故事、传说导入

神话故事以其神奇迷幻的色彩,更能吸引学生,而且能够起到学习传承祖国文化的作用。如在学习唐朝《对外友好往来》这一课时,首先问学生:你们了解《西游记》的故事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接着说:神话故事大部分是虚构的,但唐僧取经的事情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唐僧是唐朝的一位僧人,太宗年间历经千辛万苦到西方天竺国去研究佛经,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天竺国的文化交流。在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哪一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唐朝对外友好往来》。

六、利用疑问、设置悬念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设疑:“同学们,我们每年的5月4日都要过一天的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它发生在什么时候?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非常急切地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例如我在讲《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多少枚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枚”,我紧接问:“同学们知道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吗?”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翻看课本,有的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七、乡土历史知识导入

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学生引以为豪的,恰当地运用乡土历史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从民族英雄左宝贵事迹谈起,问同学们:知道他是哪里人吗?学生回答:“平邑地方人。”我们家乡有这样的民族英雄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吗?不言而喻,同学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很快进入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学习。

八、时事热点导入

“今天的政治,明天的历史”——历史是过去了的时事政治,可联系重大时事政治、新闻报道、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所要学的历史知识,捕捉一下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与现实关系密切的时事环境,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习惯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历史知识。我在讲《北伐战争》时,引用以下时事材料:在2005年4月26日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60人,搭乘专机开始了中国国民党时隔半个多世纪的首次大陆访问。此行连战在北京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会谈,这是继1945年8月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之后的历史性握手,这一握穿越了60年的历史风雨。由此材料,我们追溯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情况如何?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九、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

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愈来愈普遍,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语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在讲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国歌和《开国大典》的片断,无需更多的语言,已经把学生带回了五十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他们身临其境,并为进一步学习全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课的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良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第一锤子要敲在学生的心上”,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每一位历史教师只要在实际教学中认真思考、勤于观察,就一定设计出更合适的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