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臧玲玲

(双鸭山市双矿医院有限公司;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4-2018.7期间确诊的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患者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不同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存在不同的影像资料表现,依据不同影像学资料表现可用于肝脏疾病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用于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诊断,为肝脏疾病的早期治疗与干预提供依据,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111-01

肝脏疾病作为临床高发疾病,早期对不同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明确诊断与鉴别是进行早期治疗干预的基础。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技术、超声造影技术以临床应用经验积累等均为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延伸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认为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病灶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在病变定位及定性分析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进一步明确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以我院2015.4-2018.7期间确诊的96例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应用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4-2018.7期间确诊的96例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活检穿刺或者多项影像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在33岁-78岁,平均年龄(43.92±6.91)岁,疾病类型方面:24例肝血管瘤+25例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20例肝硬化结节+11例非均匀脂肪肝。病灶直径0.74cm—4.58cm,平均病灶直径(2.09±0.41)cm。所有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完整,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超声仪器为飞利浦EPIQ5和飞利浦EPIQ7,探头频率为2-5MHz,超声仪器有对应的造影匹配成像技术,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造影剂为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六佛化硫气体微泡。检查前期告知患者检查期间需要配合的内容,常规对患者肝脏部位进行超声检查,然后实施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在使用前需要加入生理盐水,使其充分混合均匀,通过患者的肘静脉进行快速团注,造影剂用量为2.4ml,造影剂注入完成后需要继续追加5ml生理盐水,仰卧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密切关注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血流信号、造影剂充填情况等。造影剂注入完成后的15—30s为动脉期,30—90s为肝门静脉期,超过90-180s为肝延迟期,了解不同病变患者造影剂灌注情况,记录影像资料[2]。所有患者检查均由超过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完成,并对不同患者检查后的影像学资料做出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以及非均匀脂肪等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

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动脉期出现高回声的有21例,占到84.00%;所有患者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则表现为低回声。占位病变区域造影剂呈现出“快进快出”的影像学表现。动脉期表现出弱回声患者3例,占在到12.00%,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同样表现出低回声,存在“慢进快出”的影像表现,1例患者在检查期间不存在强化问题。

2.2肝转移癌超声造影

16例患者为肝转移癌,超声造影检查后动脉期表现出弱回声患者10例,同时在门静脉期、延迟期均出现了低回声表现,占位病变区域造影剂表现为“慢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回声患者有6例,门静脉期与延迟期检查表现为低回声,占位病变区域造影剂存在“快进快出”表现。

2.3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

24例肝血管瘤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所有患者动脉期均存在高回声增强表现,门静脉期,造影剂呈现出向心性填充,且逐步增强;在延迟期占位病变区域仍然有较为显著的造影剂存在,整个造影期间呈现出“满进慢出”的特点。

2.4肝硬化结节超声造影

24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局部病变区域造影剂呈现出的肝实质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变化呈现出一致性。

2.5非均匀性脂肪肝

11非均匀脂肪肝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病灶区域在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呈现出等增强表现。

3、讨论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为各类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方法,与此同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较多疾病诊断方面得到了应用,比如:淋巴管超声造影、肾脏超声造影、乳腺肿物超声造影检查等,同时为其他相关器官组织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奠定了基础[3]。

肝脏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包括良性病变以及恶性病变,早期对不同肝脏病变的有效诊断是可为疾病的有效诊断提供依据。常规超声技术在肝脏病变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早期小病灶检出率较低,同时存在漏诊和误诊可能,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有了新的检查方法。超声造影技术能够通过实时造影剂灌注特点,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做出诊断,通过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等不同阶段的造影剂灌注情况以及肿瘤血流情况,同时对病变区域组织与周边正常组织的对比,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较常规超声诊断方法,超声造影技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4]。

本研究中对已经确诊的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患患应用超声造影检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表现方面存在不同特点,而不同超声造影表现与病变的血供有关,比如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灌注存在“快进快出”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原发性肝癌的血供中肝动脉占到75.00%,而门静脉占到25.00%,肝脏周边正常组织中门静脉血供占到80.00%。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检查由于血供丰富程度不同,因而造影检查中出现“快进快出”、“慢进快出”等特点。良性局灶性病变使用超声造影检查期间,其血供不同使得超声造影表现也存在差异性。

李少春等学者将超声造影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研究认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病变血流的显示率较高,而恶性病变者增强开始时间、抵达峰值时间以及消退时间快于良性病变,研究认为其可用于良恶性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5]。付华伟等学者同样认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可用于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诊断,为肝脏疾病的早期治疗与干预提供依据,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秀.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49-51.

[2]朱莉萍,张贵祥,陈定章,等.超声造影在局灶性脂肪肝与肝脏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7):2820-2823.

[3]蒙秋凤.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7):28-29.

[4]周成香,刘亚斌,朱小虎,等.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6):939-942.

[5]李少春,骆峰,吴敏萍,等.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1):54-56.

[6]付华伟,刘发生,冯晓曦,等.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06):9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