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经》“五脏六腑咳”的病因病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咳”的病因病机

杨金禄

杨金禄(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24)

【摘要】分析《内经》有关脏腑咳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病例介绍,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对现代临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脏六腑咳嗽病因病机香砂六君子汤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14-02

Analysisfor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VisceraCoughinHuangdiNeijing

YANGjin-luZhenxinCommunityHealthCenter,JiadingDistrict,Shanghai201824

【Abstract】ThepaperanalyzestheetiologyandpathogenesisofthevisceracoughinHuangdiNeijing.Combinedwiththeclinicalcasereport,itreflectsthedirectivesignificance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assicaltheoriestothemodernclinicalmedicine.

【Keywords】VisceraCoughEtiologyandpathogenesisXiangshaliujunziDecoction

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揭示了咳嗽虽然是肺的病变,但其他脏腑的病变,均可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这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临床,对“五脏六腑咳”的病因病机,浅析如下。

1病因病机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为肺气上逆所致。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表里。肺具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宣发和肃降、朝百脉而助心行血等功能。咳嗽的发生与肺脏特点和功能息息相关。

1.1外感病邪,侵袭肺系

“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侵袭人体,体表、口鼻先受欺凌,肺合皮毛,肺即受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一般为外感咳嗽,邪实为主。

1.2脏腑失调,内邪干肺

一方面,肺病日久,迁延不愈,肺脏虚损,气机升降失调,逆而为咳。肺脏虚损可表现为肺气亏虚,不能散布津液,聚而成痰;或肺阴不足,肺失濡润,虚火煎灼,炼液为痰。

肺咳日久,也可引起他脏病理变化,进而加重咳嗽。如肺气虚损,肺失宣肃,可导致气机不畅或宗气的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心行血的功能而致心血瘀阻;若肺失宣肃,水道不得通调,水液停滞,可损伤脾脏的健运功能和肾主水液的功能;若肺失清肃,燥热下行,可出现金旺乘木而致肝失疏泄。

同时,他脏病变亦可累及肺脏而作咳。肝以升发调达为顺,肺以肃降通调为常,肝气不舒,久郁化火,木火刑金;若心脏虚损,阳气亏虚,血行异常,痰瘀阻肺,或心阴不足,心火灼肺;过食辛甘厚味,脾失健运,或脾虚肺脏失养,水湿不化,聚而生痰,或肝木乘土,上扰于肺;肾主水液不利,水湿泛滥,或肾气蒸腾气化不够,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减退……都可导致咳嗽的发生。正所谓:“各传以与之”。

多见于内伤咳嗽,虚实夹杂。

1.3内外合邪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外邪自口入胃,循肺脉上至于肺,内外之邪合并伤肺,则肺失宣肃而作咳。亦可因为肺脏本虚,宿疾伏肺,复感外邪而诱发发病者。此多出现虚实夹杂、表里兼证。

1.4咳病渐传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说明五脏咳嗽日久,可传至与其相合的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六腑咳是五脏咳的渐进,待咳传三焦,病已危重。

1.5聚胃关肺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指出五脏六腑虽皆令人咳,但以肺脏、胃腑的关系最为密切。主要体现在:肺脉循胃,精气相贯;脾胃主运化水湿,肺为贮痰之器;肺胃之气机升则同升,降则同降;肺胃之阴液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肺胃密切相关。

1.6气机失调是五脏咳病机关键[1]

咳嗽是由于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肺气上逆主要是因邪阻、肝郁、正虚引起。肺咳主要见于邪阻致逆及因虚致逆,心咳、脾咳、肾咳主要见于因虚致逆,肝咳则见于肝郁致逆。

总之,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即肺系感受六淫之邪,或者脏腑功能失调,二者亦可兼而有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之间可相互影响,其基本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2典型病例

患者栾某,女,63岁。初诊日期:2011年9月29日。主诉:反复咳痰11年,发作二十余天。

患者11年前夏天搬迁至真新街道居住,当年秋天开始出现咳嗽,痰色白或黄,质粘,饭后痰量增加,多次服西药及中成药效果不明显。每年秋季发作,一般持续到第二年春天可自行缓解。今年9月初开始又发作,曾服消炎药及贝灵胶囊等无效。刻下症见:咳嗽时作,痰白,晨起色偏黄,质粘,三餐后痰量增加,食后腹胀,夜眠多梦,夜间腰酸,大便3日一行先干后软,口干,易汗,余可,舌淡红偏暗,苔薄白腻,脉沉稍数。有冠心病、胆囊息肉、颈腰椎病史。中医诊断:脾咳(脾虚痰食阻滞)。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消食。方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12g,米仁30g,木香5g,砂仁5g(后下),陈皮10g,半夏10g,全瓜蒌15g,草豆蔻5g,桔梗5g,怀牛膝10g,生山楂20g,六曲20g,甘草5g。7剂。

二诊(2011年10月8日):用药后痰量明显减少,色白质粘,仍口干、多汗,两天来咽有痛感,夜眠梦减,大便1-2日一行,质可,舌稍红尖点刺,苔薄白腻脉细数。此上焦有风热,前方去草豆蔻,加薄荷5g,蝉衣5g,葛根25g。7剂。

三诊(2011年10月17日):偶咳,痰少,晨起变稀,仍口干,动则多汗,咽无痛感,眠时差,大便基本正常,腰不酸,舌暗稍红尖点刺,苔少脉细数。脾虚肺脏津气不足,继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2g,木香5g,砂仁5g,陈皮10g,半夏10g,桔梗10g,怀牛膝10g,六曲20g,生山楂20g,甘草5g,葛根25g,五味子5g,浙贝12g,桑叶10g。7剂。

服药后,患者咳痰愈,汗出、口干亦缓。随访至今,咳嗽无复发。

按语:《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指出了脾咳的辩证要点。笔者认为,五脏六腑咳的辩证依据,除此还应以各脏腑病症特点为参考。

该患者由于家事烦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导致饮食积滞,水湿停留,痰浊内生,痰食阻滞,上干于肺;同时土虚不能生金,肺气不足,易感外邪。患者脾虚为本,兼有肺气不足,痰饮内伏,秋季开始阳气潜伏,加之外邪袭肺,引动内邪,宿疾故作。又因进食增加脾胃负担,脾运更衰,食积益甚,故餐后痰多咳嗽加重。治疗当健脾补肺,祛湿化痰,理气消积,并根据兼症适当调整。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痰,适当增加祛湿之剂以助醒脾,消食之剂化食积,疏风宣肺之剂除表邪。用药扶正与祛邪并施,内外兼顾,寒热并用,药到病除。整个治疗过程体现了中医经典对现代临床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宜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理论的临床意义[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