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陈德春薛梅

青岛市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青岛市266555

【摘要】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该学科兴起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医学界已有较长历史,它以科学性和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护士所接受和运用。同时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主要通过与病员的密切交往,以自己的良好仪表、语言、举止行为去积极辅助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接受治疗的被动应付中变为主动配合,使病人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病人身心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士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25-01

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必须有独到的理念和能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缺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能力,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机械操作状态,阻碍整体化护理的完善和进展。护士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这是不该忽视的护理范畴。

1患者的心理需要

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疾病的影响,必然会产生很多异于常人的特殊心理需要。因此,了解掌握他们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进而改善医患关系。患者常见的心理需要有。

1.1尊重的需要

一般而言,患者认为自我的被认识和受尊重,会加深医务人员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受到较好的治疗待遇。因此患者需要被认识和尊重,不仅需要被医护人员所认识,而且需要被其他人所认识。医生或护士能够做到多到病房几次,多在患者床头站一会,甚至多给患者一些微笑患者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1.2安全的需要

患者希望能够在医院获得有效积极的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因此每个患者都把安全视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这也是患者求医的最终目的。有些患者看似好像十分挑剔,其实,这正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故医务人员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都必须尽量避免。新的治疗手段及措施应加以详细解释,使患者在心里和行为上予以接纳,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1.3适应的需要

适应是指患者能否合理应对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刚患病的患者,一下子很难完成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换,期间需要有一个过度和适应时期,以慢慢克服以前健康时的习惯性心理作用,适应患者角色生活。同时由于面临着环境的变化,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病员经常更换,不断有新的个体加入这个小群体之中。因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这样将有利于患者进入患者角色,加速诊疗过程,促进康复。

1.4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

生病后,患者选择医院、医生、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的意识明显增强。对于患者来说,常常想要知道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如: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就医环境优雅、方便快捷、收费低廉、诊断准确、效果好、痛苦小、本人信任的医院和医生、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以及住院生活制度、治疗护理、自身疾病的进展与预后、如何配合治疗、有关嗜好习惯与治疗过程及疾病关系等。

2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言行举止是影响患者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也可以成为病人盲目猜测自己病情以及评价护理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由于病人的年龄结构、病情状态,文化程度,自身修养等方面不尽相同,在对待护理工作及配合上也大不相同。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态度蛮横,十分挑剔,脾气暴躁极不配合而干扰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容易产生不满和厌恶的心理,表现在个别护理人员说话不注意方式,不讲究说话艺术,甚至冷言冷语,出口伤人由此可能造成个别病人产生失望、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不应有的治疗过程延缓或其它不良后果,这样的教训我们是有过的。

3相应对策

如何在我们的护理中消除这一消极情绪,使我们的治疗目的与愈后结果相统一呢?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深入的正确运用心理护理这一新学科,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迈进一个新领域,要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统一,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3.1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二者相互作用,是在护理过程中建立与形成的人际关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病人信赖的需要,是获得病人病情资料的需要,也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需要,端庄的仪表,热情大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鼓励性的信任等均能做为主动接近和了解病人的方法,时刻让病人感到护士所做的一切全是热情的为他服务[2]。

3.2积极引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担心病情发展,对治疗缺乏信心,有的则因各种矛盾而产生不同的心态,因而对治疗、护理的要求也不同。应根据不同心理的不同需求,给以相应恰当的护理。如用亲切的语言,唤回他们的失落感;以热情的服务.细致的照顾,解除他们的忧虑;耐心的解释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3主动的心理护理,能提高病人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疾病的作用,一旦这种心理主动与平衡被打破,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应。例如:焦虑、愤怒、绝望、抑郁等。护士则应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病人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慰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与行为。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调整机体内外平衡,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目的。

3.4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准确运用心理“反馈”手段,是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护士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技巧运用于个性护理之中。护士在工作中、必须自觉的把握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适时而恰当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去感染和影响患者。强调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还必须培养良好的性格,广泛的爱好,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更是运用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保证。

心理护理学与临床整体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心理护理是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患者得到最佳护理的科学,解决了医患之间,特别是患者的心理问题,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并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或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战胜疾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l999,l5(1):54.

[2]胡军,王琪钰王雅琴.对人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的比较EJJ.中华护理杂志,2000.15(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