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胃镜检查在胃体底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标准胃镜检查在胃体底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毛秋卉1杭程1龚辰1俞鑫2朱建新1(通讯作者

(1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2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胃镜检查在胃底体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13—201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0114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常规胃镜检查,B组参照日本的标准胃镜检查进行操作,对比两组之间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结果:A组常规内镜检查共19763人,发现胃底病变655例,胃体病变1234例,B组行标准胃镜检查者20381人,发现胃底病变881例,胃体病变1632例。B组与A组相比较,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胃镜检查提高了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

【关键词】标准胃镜;胃上部癌;胃体病变;胃底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38-02

胃癌是全球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发生部位根据日本胃癌学会制定的《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分为胃上部、胃中部及胃下部[1],刘峥嵘等学者认为胃上部癌的预后较胃其他部位癌差,且胃上部癌的总体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均低于中、下部癌[2]。胃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息肉、残胃等,这些疾病需定期随访复查,以尽早发现疾病进展,及早给予干预及治疗,改善疾病预后。对于胃中上部,即胃体及胃底部,特别是胃体小弯及后壁、上段近贲门下方我们在检查时常常容易忽视及遗漏病变,如果能提高胃中上部疾病的检出率,那么就能提高胃中上部癌前疾病、早期肿瘤的发现率,及早进行随访干预。本文旨在研究标准胃镜检查在胃中上段即胃体、胃底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从而能尽早发现病变,对可疑病变进行随访,改善疾病的预后。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40114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常规胃镜检查,B组参照日本细井董三的标准胃镜检查[3]进行操作,对比两组之间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胃体病变根据内镜及病理结果包括炎症、糜烂、息肉、溃疡、癌前病变、肿瘤、粘膜下病变,胃底病变根据内镜及病理结果包括炎症、糜烂、息肉、溃疡、癌前病变、肿瘤、粘膜下病变、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以病理诊断为准。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根据2010版WHO胃肿瘤临床病理学分类,将轻、中度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定义为LGIN,重度异型或不典型增生定义为HGIN[4]。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列为癌前病变。纳入标准:胃镜发现病变位于胃体、胃底,包括炎症、糜烂、息肉、溃疡、癌前病变、肿瘤、粘膜下病变、静脉曲张,如取病理者以病理为准。全胃切除者排除在外。患者随机抽签,A组共19763人,其中男性9887人,女性9876人,平均年龄49.79±14.79岁,B组共20381人,其中男性10445人,女性9935人,平均年龄50.75±14.49岁。两组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标准胃镜检查

由于内镜医师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观察时间及患者的配合程度不同,胃镜检查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因此本研究对所有内镜医师进行培训,研究中标准胃镜组严格按照日本细井董三标准胃镜检查进行操作。胃镜进入胃食管连接部位后不急于检查,而是尽可能先吸尽混有残留泡沫和黏液的胃液,必要时用加有祛泡剂的0.9%氯化钠溶液冲洗胃腔,直至全胃视野充分暴露,由于胃腔宽大,胃镜检查从单一角度不可能观察到胃腔的每一角落,因此更需要严格按胃镜操作流程规范进行标准化操作,并对胃窦、胃角、胃体及贲门各部位从不同角度拍摄照片,以确保胃的每个角落均被观察到。具体参照标准胃镜检查进行操作,并参照其中的标准摄影法,常规病人摄影45张,反应较大者30张,对于胃体、胃体部具体摄影如下:正镜时胃体的上部、中部小弯侧不易观察,按后壁、大弯、前壁顺序摄影,胃体下段按后壁、大弯、前壁、小弯顺序摄影,退镜J型翻转从胃体下部至中部、上部按小弯、前壁、后壁、大弯,翻转呈U型摄影胃底,逆时针回旋180°,摄影胃体上部后壁。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为常规胃镜检查组,入组共19763人,发现胃底病变655例,胃体病变1234例,B组行标准胃镜检查,共20381人,发现胃底病变881例,胃体病变1632例,B组与A组相比较,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癌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其死亡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这是因为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5],进展期胃癌五年生存率低于50%[6],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上部癌的发生率正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7],与其他部位的胃癌相比,胃上部癌具有男女比较高,发病年龄较大,早期胃癌所占比例小,多呈巢状生长,预后差等特点[8],导致其预后差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症状晚,无特异性,而且发现时多是中晚期,难于早期发现。该部位的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9],而对于其发生,Rotterdam和Dincer等研究结果提出可能也像胃窦癌那样经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这一过程[10-11],不同的是,胃体上段及胃底粘膜发生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并非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等其他因素关系更加密切[12]。因此,只要能提高胃体、胃底病变的发现率,尽早发现癌前及早期病变,对其进行随访或早期治疗,就能改善其预后。但是胃体上部小弯侧、后壁及胃底部病变经常容易漏诊,这和操作者的认知水平、操作方法、观察时间均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规范胃镜检查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参照日本标准胃镜检查流程及标准摄影法,对比应用标准胃镜检查在胃底体病变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标准胃镜检查提高了胃体、胃底病变发现率。

【参考文献】

[1]陈峻青.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重要修改内容简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60.

[2]刘峥嵘,张静.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对比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299-302.

[3]细井董三,汪旭,李昱骥等,标准胃镜检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于颖彦,朱正纲.2010版WHO胃肿瘤临床病理学分类及分期解读[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5):508-512.

[5]Miki,UritaY.Usingserumpepsinogenswiselyinaclinicalpractice.JDisDis,2007,8:8-14.

[6]VaananenH,VauhkonenM,HelskeT,etal.Non-endoscopicdiagnosisofatrophicgastritiswithabloodtest.Correlationbetweengastrichistologyandserumlevelsofgastrin-17andpepsinogenI:amulticentrestudy.EurJGastroenterolHepatol,2003,15:85-91.

[7]WorldHealthOrganization.Theworldhealthreport.Geneva:WHO,1997.

[8]乔鲁冀,徐惠绵,王振宁,等,不同部位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J].临床辅助检查,2014,30(2):104-106.

[9]GulmannC,HegartyH,GraceA.Differencesinproximal(cardia)versusdistal(antral)gastriccarcinogenesisviatheretinoblastomapathway[J].WorldJGastroen,2004,10(1):17-21.

[10]RotterdamH,Pathologyofthegastriccardia[J].VethDtschGespathol,1999,83(7):37-42.

[11]DincerD,BesisikF,SahinE.Intestinalmetaplasinofthegastriccardia:astudyfromTurkey[J].Hepatogastrioenterology,2002,49(46):1153-1156.

[12]YagiK,NakamuraA,SekineA.Anearlycancerofthegastriccardiaarisingfromcarditisafterlong-term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intheabsenceofthe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J].JGastroenterolHepatol,2002,17(11):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