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杨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杨丹

杨丹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410016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体征、症状及心功能分级,判断其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心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护理;护理干预;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因长期的心室顺应性减低、心室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减损、心排血量减少,病毒感染、情绪激动、心律失常、严重贫血等因素导致心肌组织慢性缺血缺氧,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咯血、咳嗽、失眠、咳痰、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1]。是一种具有较高死亡率的病情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发展最终阶段。其住院治疗率高,病程绵长迁延且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增加患者的生活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对9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采集所有患者详细的病史资料,经体格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骨骼关节病运动障碍、贫血、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疾病患者。且98例患者在告知其实验目的后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掷币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1.23±10.31)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3±1.8)年;根据NYHA分级,II级18例,III级22例,IV级9例。实验组含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59±10.2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7±1.8)年;根据NYHA分级发现,II级20例,III级19例,IV级10例。在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病程、心功能分级、治疗方案等基本情况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体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在院综合护理:由于慢性心衰的住院率高且病程长,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当态度亲切、语言温和的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或减轻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运用音乐放松疗法,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给患者播放一些节奏缓慢、音调平顺的曲子,给患者做心理放松治疗,缓解其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同时针对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进一步与其家属加强沟通交流,针对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悲观的情绪,应当从治疗中和生活中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态,有利于恢复健康。叮嘱患者按医嘱服药,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做好尿量登记、定时测量体重。对于腹水患者,还需量腹围,高度重视患者每项检测指标的变化与波动,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合理活动,适量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血液活性,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分阶段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属讲授心衰知识,让其了解心衰的病因、病程和预后,以及注意事项,叮嘱其做好日常保健,从源头上杜绝不利于心衰患者康复的行为。家庭护理:由于慢性心衰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该过程不只是在医院完成,家庭方面也承担了一部分治疗责任。慢性心衰的治疗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饮食健康上的指导,合理膳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严格限制日摄入水量,避免因过多摄入水份加重水肿症状,告知患者及家属,心衰患者每天摄入水量不能大于2000毫升,顽固性心衰患者日摄入水量不能超过1500毫升。此外,摄入过多的盐也会导致心衰症状恶化,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其日摄入盐量在5克以下为宜,严重患者每日摄入量应低于2克。告知患者在饮食上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少吃多餐,七分饱即可。二是食用“两低一高”的食物,即低盐、低热量、高维生素。三是坚决不吃不利于身体康复的食物,如腌制品、熏制品等。在生活上,肥胖的慢性心衰患者应健康减轻体重,饮食上要做到低脂进食,合理荤素搭配进食。预防反复发作:对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进行健康指导和知识宣讲,对于出院的患者要进行电话跟踪,天冷时要防寒保暖,预防出现呼吸道感染,注意各项不利于心衰患者康复的因素,减少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加重和降低病情复发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体征、症状及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判断其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干预后水肿、气急、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慢性心衰的患者大多能获得较好的治疗[3]。但是由于慢性心衰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加上慢性心衰的高死亡率,对于慢性心衰的预后患者存在着悲观消极心理,加之该病的高住院率,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资料显示,必要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恢复[4]。本文通过对9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及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实际最后研究得出最终护理方案[5]。实验组心衰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在院综合护理及家庭护理,从心理上、健康饮食上、机体活动及用药上进行知识宣传及指导,并积极寻求家庭的支持与帮助,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护理活动中来,最终目的是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在主观上、心理上建立一个健康的治疗疾病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人的康复[6]。此外,经常性的给予慢性心衰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上的宣传,不厌其烦的教授心衰病人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对于已出院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跟踪病情,从源头上杜绝因患者的不良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内心的消极情绪导致的病情复发和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后,水肿、气急、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故对慢性心衰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在院综合护理和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和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陈惠成,龙春梅,陈淑玲等.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201-1202.

[2]钟小婷.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2):94-95.

[3]陈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7):205.

[4]杨国莉,杨国秀.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4):130.

[5]王德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2):110-111.

[6]于江.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