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设施造成的视觉影响与驾驶员生理心理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公路交通设施造成的视觉影响与驾驶员生理心理的关系

周跃鹏

天津市公路养护工程处公路设施养护所天津300000

摘要:目的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驾驶员生理心理的差异,以此为驾驶员实际行车过程中公路设施的具体设置提供理论基础,最大化的减少由于公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当造成的受驾驶员主观影响的交通安全事故。方法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驾驶员进行跟车实测,收集120例驾驶员数据,从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对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机理出发,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驾龄的驾驶员进行分类,通过动态聚类法对驾驶员的视觉兴奋区进行处理,从视觉范围、扫视速度和区域面积等方面定量研究交通设施设置对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影响。结果①驾驶员视觉特性强度与其注视点距离和车速呈正相关(r=0.997),注视点距离和车速的标准差分别为0.016和0.05,协方差分别为6328、-1030,95%置信区间范围为(0.926,1)和(-1,0.05);②驾驶员对正前方视野区内最为关注,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驾驶员兴趣区域注视趋势大体相似,但额外的交通设施会吸引驾驶员更多的注意力;③驾驶人员视觉搜索范围在设置公路交通设施后会增加,水平范围会减小,这一点在女性驾驶员和驾驶新手身上尤为明显;④驾驶人扫视幅度和速率在设置后会增加,驾驶新手和女性驾驶员扫视幅度更大,范围更广;⑤驾驶人眨眼持续时间主要分布在0.02~0.6s范围内,平均值为0.245s,0.1~0.3s范围内眨眼频数较高,对驾驶员生理影响较大。结论驾驶员视野范围与注视距离、注视点区域面积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车速增加,驾驶员反馈信息次数也会增加,错误率上升。

关键词:公路交通设施;造成的;视觉影响;驾驶员生理心理;关系

引言

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环境下的心理反应是不尽相同的,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对实际行车过程中道路线型变化和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影响很大。既往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差异分析的研究多集中于限定驾驶员视野从而分析影响因素,缺乏对驾驶员个人特性分类的规律性研究。本研究对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对驾驶员视觉扫视范围和频率、眨眼次数进行统计,为不同生理心理差异的驾驶人员设置相对平衡的公路交通设施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公路交通行车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甄选出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驾驶年龄的驾驶员并进行驾驶员视觉特性实验,研究对象分为如下类别:I类驾驶员(具有丰富驾驶经验,且年龄53~60岁,驾龄20~30年,不限性别);II类驾驶员(年龄46~53岁,驾龄15~20年,驾驶经验丰富且,不限性别);III类驾驶员(39~46岁的女性驾驶员,驾龄5~10年);IV类驾驶员(年龄32~39岁,驾龄3~5年);V类驾驶员(年龄25~32岁,驾龄3~5年,驾驶经验一般);VI类驾驶员(刚接触驾驶1~2年的年轻驾驶者)。

1.2研究方法

实验车辆为普通小型车和一辆SUV。视觉兴奋区域是指对某一区域注视点的数量。两次眼跳间眼球的相对静止状态称为注视,一次注视为一个注视点。兴趣区内注视次数越多,表明这个区域对于观察者来说更为重要,更能引起注意。通过热点图,形象地分析注视点的集中趋势、停留时间等。具体试验步骤为:①检测TOBII&SMI眼动仪设备运行情况;②实验人员和被测驾驶员对实验内容和程序流程进行熟悉;③应尽量连续地读取信息以期获得完整、有效的数据;④被测驾驶员应尽快熟悉眼动仪设备运行情况,尽量减少设备的干扰;⑤工作人员对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点和视觉兴奋区数据进行记录并标注沿途公路属性等信息。

2结果

2.1对注视点距离、车速与视觉特性强度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驾驶员视觉特性强度与其注视点距离和车速呈正相关(r=0.874、0.982)。驾驶员年龄和注视点距离成反比,车速与注视点距离成反比。驾驶员信息刺激出现次数和范围随着车速的提高而降低,单位时间内受到的外界刺激增加,导致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减弱,导致驾驶员难以对外界信息进行判断,错误率增加。驾驶员每分钟的错误次数与车速成正比。驾驶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的视觉注意点的确定是有选择性的,即驾驶员视觉不会均匀的分配以获得目标区内所有信息,而是通过不断地视觉转移,反复地对目标间进行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圆圈表示视觉注意时间长短,圆圈之间的横线代表视觉注意点之间位置转移。为了对公路交通设施对视觉特性影响的驾驶员心理生理差异性进行分析,需要通过视觉注意点分布划分视觉兴奋区域,故采取动态聚类法对6类驾驶人员视觉注意点所在的二维视觉平面空间进行聚类分析。

2.2注视区域搜索范围

对实验驾驶员在公路交通设施对其视觉特性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注视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注视区域搜索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公路交通设施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较大,水平注视区域搜索范围减小,而垂直注视区域搜索范围增大,说明交通设施设置对视觉特性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将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水平范围内,增加了他们的注视集中性和目的性,交通设施设置前由于注视区域分散,搜索范围广阔,驾驶员难以迅速找到最佳的期望信息,造成了驾驶员水平搜索的难度递增;垂直注视区域搜索广度的改变则是由于交通设施设置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变化,放弃了垂直搜索的能力,而在交通设施设置后吸引驾驶员对垂直方向搜索可靠信息。经验成熟的驾驶员在公路交通设施前后搜索范围相比年轻驾驶员来说数值较小。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差异分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限定驾驶员视野的情况下某一固定视觉特性影响因素指标,缺乏对驾驶员个人特性分类的规律性研究。本研究对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比较驾驶员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对驾驶员视觉扫视范围和频率、眨眼次数进行指标考量,结果显示:①驾驶员车速和视野范围(垂直和水平)和视觉注视点的距离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车速增加,驾驶员反应降低,错误率上升;②驾驶员对于正前方视野区内最为关注,公路交通设施设置前后驾驶员兴趣区域注视趋势大体相似,但额外的交通设施会吸引驾驶员更多的注意力;③驾驶人员视觉搜索范围在设置公路交通设施后会增加,水平范围会减小,这一点在女性驾驶员和驾驶新手身上尤为明显;④驾驶员扫视幅度和速率在设置前后会增加,驾驶新手和女性驾驶员扫视幅度更大,范围更广;⑤驾驶员眨眼持续时间主要分布在0.02~0.6s范围内,平均值为0.245s,0.1~0.3s内范围内眨眼频数较高,对驾驶员生理影响较大。本研究基于公路交通设施对视觉特性影响的驾驶员生理心理变化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生理心理特性的驾驶人员设置相对平衡的公路交通设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凤香,张盛,熊坚,等.驾驶员期望车速预测模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6):42-49.

[2]杨超群.心理素质对公交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人民公交,2016(6):72-73.

[3]钟铭恩,洪汉池,吴平东,等.基于Uchida-Kraepelin心理测试的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倾向测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50(3):413-418.

[4]闫华.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群体心理品质关联模型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