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费显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费显华

费显华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其中混凝土是关键施工材料。混凝土浇筑是建筑项目中的关键部分,当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较为常见,但后期易发生裂缝等缺陷问题,属于建筑施工中的难点部分。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实际状况对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1施工特点及施工方法

1.1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具有下述特点:第一,需求量大,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用量大、施工体积大的特点;第二,施工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高,且当下国内建筑行业中,大体积浇筑施工一般仍局限于地面施工,复杂环境或特殊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工艺要求苛刻,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后,需要考虑结构要求、厚实度管理等要素,避免浇筑不当、工艺操作偏差等引发质量缺陷问题,如缝隙;第四,浇筑作业中容易产生裂缝问题,需要及时考虑水化热量的影响,由于混凝土具有结构大、体积大、散热慢的特点,必须考虑其内部温度差异的影响,避免裂缝等质量缺陷问题;第五,维护要求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体积大、结构厚,后续保养维护的难度大,相应费用较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2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采用全面分层、二次振捣处理。后者可快速化解一次振捣引发的气泡、微孔等问题,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高强度、抗渗性高、密实度良好的效果,也可促进钢筋混凝土的全面混合。全面分层、二次振捣可理解为初次振捣之后进行的后续处理,可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和易性,从而实现整体浇筑质量的优化,该环节需要专业设备、人力操作等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成本方面的合理权衡控制,方可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此外还需要考虑泛浆要求等要素,这是避免缺陷问题,提高表面平整度的前提,及时进行恰当的维护保养,方可避免裂缝等缺陷问题的发生。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技术准备

2.1明确施工要点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顺利开展,需要先明确施工过程中一些技术要点和工作要点,具体包括: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单位要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做好混凝土预拌及浇筑的委托申请工作,明确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级、初终凝时间以及浇筑时间等等。其次,要详细地调查施工前所用施工材料以及相关设备机械的情况,在满足施工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全面保证它们的质量。最后,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期间用水、用电等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安全性,同时做好相应的应急施工准备工作,保证顺利连续开展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2.2准备施工器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模比较大,施工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施工器材和工具,如配电箱、振捣器、平板、塔吊等,且包括施工所需的各种施工材料,这些均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提前准备,避免因为器材问题而影响到后续施工,否则易造成延迟施工工期问题。

2.3精选施工原材料

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基本一样,大体积混凝土也主要包括水、水泥、骨料和外掺剂。水的选择要以清洁水,最好是生活用自来水,其中不可有着过多杂质。在选择水泥时,为了减少水化反应热量,尽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材料,切不可采用高水化热水泥材料,常用的水泥种类主要包括粉煤灰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这些水泥的水化热量低,且不容易出现板结问题。在选择粗骨料时,尽量选择级配性好,表面清洁平整,且膨胀系数和岩石弹膜较低的骨料。在选择细骨料时,尽量以中砂为主,且其中的含泥量不可超过3%;石子尽量选择一些棱角分明,且直径比较大的碎石颗粒,相应的含泥量不可超过1%;粉煤灰的掺入量不可超过总量的17%,且细度保持和水泥颗粒一致即可,相应的碱含量和硫含量要尽可能低一些。在选择外加剂时,除了需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性能等进行确定掺加料的种类,还需要对其质量和用量进行严格控制。

2.4科学确定施工配合比

在配置混凝土期间,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掺伴比例,这会对最终所拌制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配置大体积混凝土之前,需要结合施工需求计算出各种掺加料的配比,必要时可以进行试配,待强度符合标准后可以适当减少水泥在拌合料中的占比,如此来降低水泥水化热,然而相应的坍落度需要保持在20cm左右,直到确定出最佳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止。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最佳使用量为452kg/m3,这样可以在防范裂缝的同时,节省施工中的水泥用量。

3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的相关施工技术措施与手段

3.1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视

在实践中我国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工程中要想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厚度,相关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就要对于实际的配合比以及各种技术开展系统的掌握,在实践中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开展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重视,同时也要优化水化热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可泵性。在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开展配置的时候,相关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对水化热程度的管理,有效的降低其整体程度。在整个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合理的配置材料,在开展原材料的选择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同时要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进而节约其材料应用,在对其开展配置过程中要适当的配置恰当比例的粉煤灰。同时,在实践中要想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对其开展配置过程中,要适当的掺杂适当比例的一级粉煤灰以及矿渣水泥。应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程度,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整体可泵性以及强度。

3.2控制温度裂缝的相关措施以及手段

3.2.1合理的选择配合比

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时候,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砂、石级配以及实际的含泥量的配合比的重视,在对其进行配置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状况适当的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在具体的作业中提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以及系统的选择,可以有效的降低水化热程度,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改善和易性以及可泵性。

3.2.2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就要加强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整个过程中,要想实现浇筑温度的有效降低,就要对其执行低温水、砂表面覆盖等方式与手段。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保障其高于五小时。在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适当的减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提升整个混凝土的实际热量散发速度,进而延迟其水化热峰值,有效的避免因为温度等因素导致的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尽量保障其在18℃之下。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稳固性,因此,一定要不断研究探索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门窗,2017,(12):

52-53.

[2]李云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世界家苑,2017,(07):156-157.

[3]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