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4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40例疗效观察

王长兴

王长兴(南平市延平区医院住院部内科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80例符合中医脾肾阳虚型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基本治疗加中药方剂,西药组采用基本西医模式组,治疗时间均为2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中西医结合疗法脾肾阳虚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40-01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病进入慢性肾功衰竭,尤其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除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外,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因此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前提下,辅以中医辨证加减法施治,观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临床证型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5±8.3)岁,平均病程(6.9±6.1)年;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6±10.4)岁,平均病程(6.2±5.7)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肾功能、血糖、血脂水、尿微量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差别。

1.2纳入标准

诊断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为依据,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50~70ml/min,血肌酐138~177μmol/L,血尿素氮6.8~9.0mmol/L,临床无肾功能不全症状。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小球滤过率25~50ml/min,血肌酐178~445μmol/L,血尿素氮9.0~20.0mmol/L,临床出现轻度消化道和贫血等症状。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血肌酐>445μmol/L,血尿素氮>20mmol/L,临床出现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和明显的各系统症状,临床症状以水肿为突出症,符合脾肾阳虚证者。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控制血糖、血压,予常规治疗和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0.6~0.8g/kg/d,适当增加运动。格列齐特Ⅱ片(达美康)160~320mg/d,替米沙坦(安内强)40-80mg/d,口服60天。

(2)治疗组。一般治疗同对照组。此基础上自拟基本方:茯苓15g,芍药10g,白术15g,生姜9g,附片15g,黄芪15g,党参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5g,山药15g,当归9g,仙茅15g、淫羊藿15g,兼血瘀者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丹皮、泽兰、益母草;水湿甚者加苍术、赤小豆、玉米须、冬瓜皮、车前子、牛膝;湿热者加扁蓄、瞿麦、黄柏、土茯苓;湿浊较甚者加木香、槟榔、陈皮、厚朴,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兼痰浊者加制半夏、葶苈子、桑白皮;伴有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胸闷恶心者加法半夏、陈皮;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蝉蜕;湿热内盛者加黄芩、蒲公英、薏苡仁,治疗60天。

1.4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1.5观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

2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生化指标FBG、TG、TC、Scr、BUN、UALB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一般以控制血糖,控制饮食为主,并辅以降压、调整脂代谢与糖代谢,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减轻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地降低肾脏微量白蛋白尿排泄,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得以逆转,同时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还具有减少患者尿白蛋白漏出的疗效的作用,因此对早期患者,这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虽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的改善无明显差异,中医药治疗除能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外,且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可长期服用。本组资料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确,值得推广,关键是如何据症并辩证施治。

本组糖尿病人主要病机由肾阳虚导致脾阳虚,水湿不运内聚而生,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水湿内停是标,故治宜温肾健运脾驱湿为主,另据患者合并其它兼症灵活加减施治。本方附子大辛大热,使肾阳得复、气化得行,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此即“壮元阳以消阴翳”;白术甘苦而温,燥湿健脾,合“脾喜燥恶湿”之性,附子振肾阳于先,仙茅、淫羊藿助温肾壮阳,姜、术复脾阳于后。茯苓甘淡平,入脾肾诸经,一助姜、术之健脾强运,淡渗水湿,使阴邪从小便而行。生姜辛而微温,走而不守,宣肺温胃,助附子行散溢于肌表之湿。芍药防姜、术、附等温燥之品伤阴之弊,芍药“能利小便”。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抑制剂,但疗效不尽如人意,而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则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起到扬长避短,标本兼治的功效。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在常规控制饮食、运动、降糖、降压、降脂的基础上,配合中草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两大特点之一。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必能更好地提高中医师临床医疗水平。总之,中医药只有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坚持科学研究、规范研究的道路,才能使中医药在人类疾病的防治中起到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