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针对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析针对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杨存栓

杨存栓山西省宁武县中医院山西宁武036700

【摘要】小儿急腹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本文分析了小儿急腹症鉴别的诊断要点,并对相关的治疗研究分析,为更好地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小儿急腹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5-127-021小儿急腹症的概念小儿急腹症指的是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与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了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其按学科分为四类: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和儿科急腹症。该症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具体指那些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基本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梗阻、出血及穿孔。

由于小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比较易发生急腹症,加上语言表达欠缺,发病时哭闹,不配合,这就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如诊断不当,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会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以阑尾炎、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及肠梗阻最为多见。

2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急腹症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容易发生急腹症的内在原因是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新生儿的食管长度约为8-10cm,形如漏斗,黏膜薄弱,腺体数量少,此外,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偏差,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一般会表现为婴幼儿溢奶现象;婴幼儿幽门括约肌发育要较贲门好,也因此常发生幽门痉挛性呕吐;由于小儿肠黏膜薄弱,通透性高,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内的毒素和消化不全的产物、致敏原等大量侵入血液循环;肠扭转和肠套叠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结肠带和脂肪垂缺如,并且与腹膜后壁不能紧密固定;小儿由于大网膜短且薄,对炎症的局限能力比较差,一旦发生炎症,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穿孔。

小儿外科急腹症会引发患儿出现发吐、下泻、腹胀等状况,该症患儿面临许多痛苦,身体上的病痛心理上的惊吓。在询问病情时,患儿存在对病情表达不清的情况,会导致误诊,进而耽误正常治疗。该症患者的治疗关键就是对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3小儿急腹症的诊断正确的治疗依赖于正确的诊断,依赖于全面的收集病史资料和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影像检查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而且对某些急腹症,如肠套叠的治疗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小儿的消化系统发生炎症病变时,其组织结构与脏器形态都会发生变化,导致超声图像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就可以据此判断病变的范围、程度。

询问病史,准确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腹腔穿刺和影像学检查等,将采集到的资料运用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符合逻辑的临床思维、分析、鉴别和综合,是急腹症正确诊断的重要步骤。

如果是持续性剧烈钝痛,咳嗽、深呼吸和大声说话都加重疼痛,则提示该部位壁层腹膜炎症刺激——急性腹膜炎。持续性胀痛通常因为脏层腹膜受扩张牵拉,按压腹部加重疼痛,如麻痹性肠梗阻等。若是阵发性绞痛,是空腔脏器平滑肌阵发性痉挛所致,常提示胆道、消化道或者输尿管存在梗阻因素。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临床较容易诊断,但是其他急腹症由于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是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转移性腹痛,刚开始出现在脐周或上腹部,是炎症刺激性内脏痛,当炎症波及浆膜或阑尾周围壁层腹膜时,就表现为右下腹痛。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也是开始在上腹部痛,当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这时腹痛扩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容易与阑尾炎穿孔相混。由于小儿大网膜短,炎症不易局限,病情比成人严重,容易发生穿孔,甚至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超声作为一种方便、简单、安全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病情轻重,准确率极高。超声图像一般是两明一暗的双层影,至于究竟是单纯性、化脓性还是坏疽性阑尾炎,就可以根据内外层的不同变化进行区分。

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由于胰腺组织充血、水肿,其超声图像一般表现是胰腺肿大,回声减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好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早期就有发热,因为有回肠末段多个淋巴结炎变肿大,常伴有右下腹疼痛和压痛,但范围不确定,压痛点不恒定,并且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小儿由于腹壁薄弱,因此用超声诊断容易发现。在超声诊断时,可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纵径>10mm、同一切面淋巴结数目>2个,淋巴结内部有血流者可明确诊断。

急性肺炎和胸膜炎,下肺炎症和胸膜炎可刺激膈肌,导致上腹牵涉痛。但患者常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腹部压痛轻,但不伴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正常;肺底叩浊,呼吸音减弱,语颤增强,可闻湿鸣、管状呼吸音,或胸膜摩擦音等。胸部平片有助于诊断。

小儿急性肠梗阻时,超声图像表现为梗阻以上的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及肠蠕动,病因主要是肠粘连、肠套叠及肠扭转。

急性胃肠炎,多在进不洁食物后2~3小时发病,主要表现是为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多无发热。腹痛部位广泛,但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腹泻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大便镜下可查见白细胞、脓细胞。

腹型过敏性紫癜,由于胃肠道过敏引起肠黏膜、肠系膜或腹膜广泛出血,常为阵发性绞痛,位置不固定,并且常伴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

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是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的肠管,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男多于女。发生部位以回盲部多见。本病95%属原发性,其病因主要为肠蠕动紊乱、肠系膜太长,回盲部活动度大和感染。其次,婴幼儿的回盲部回盲瓣薄弱,含有细菌的肠液逆流入肠而导致回肠发生炎症;5%为继发性,一般继发于机械性原因,如窒息、息肉、肠壁水肿等。本病有特殊的标志性的超声改变,即横切面时呈同心圆征象,纵切面时呈“假肾征”或“套筒状”。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在实时超声图像的指导下,进行肠套叠的复位治疗。

4治疗原则及具体措施对病情较轻,周身情况好的患儿,首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凡病变严重、病情复杂以及周身情况不佳者,都应在经过必要的术前准备,及时采用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

4.1体液疗法:应该根据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及出入量记录,对患儿液体及电解质失衡情况作出初步评估,及时补充日需要量及额外丢失量,并继续调整病期失衡量。

4.2胃肠减压:治疗重症急腹症的措施之一是进行胃肠减压。

4.3应用抗生素:若炎症进展快,病情重,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以阻止病情恶化,可以抗生素与中药并用;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可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术后一般应常规使用。

4.4应用激素及其他药物:在急腹症的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炎性急腹症的抢救;在阑尾脓肿或阑尾炎腹膜炎后期,对于形成的条索及硬结,给予小剂量激素;对某些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急腹症,如硬化性胆管炎及Crohn病等,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使用激素以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5讨论小儿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由于小儿的表达能力受限,导致精准定位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配合检查;小儿急腹症病情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延误病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该病病情复杂,为其诊断除了腹部体征外,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可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B超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鲁健.小儿急腹症超声诊断价值的探讨[J].论著,2010,8(215):31-32.[2]岑本莲,李民,郑红,等.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3):294-296.[3]叶讯,王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358-359.[4]李伟花.小儿急腹症的诊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下):132.[5]兰喜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37-39.